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裡是長江三峽西端的要衝,也是巴蜀進入荊州的咽喉,反過來講,荊州要想入巴蜀,也必須先拿下永安。
新漢左將軍羅憲,在此鎮守已有近十年,從剛剛四十的壯年到現在五十開外,羅憲為了守衛巴東郡,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但他並不後悔。
即便新漢朝廷不久前,在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中,只升了趙廣和霍弋兩人,他也沒感到太多的委屈。
一方面,有陳壽這個師弟的說項,羅憲對趙廣這一年多來的功績知道的甚多,比如固原大戰的經歷,以陳壽寫三國志的文筆,在師兄面前稍加修飾,就是一篇讓人拍案叫絕的好文。
羅憲覺得趙廣提拔理所當然,無論是誰,能將大漢從覆亡的邊緣處拉回來,都是了不得的英雄豪傑,起碼他羅憲做不到這一點。
而也正因為羅憲和趙廣這一系越走越近,他的官職才會被劉諶有意無意的壓了一壓。
至於霍弋的升職,羅憲也沒有多想,皇帝身邊總要有信任的人,霍弋的資歷也比他羅憲要更深一些。況且,在現在的微妙局勢下,就是讓他羅憲離開永安,他也不願意。
在永安經營十年,對於這一座巴東的堅城,羅憲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不僅是他一人,整個羅家都把資源投入到了這裡。
危險與機遇並存,在蜀吳交戰時期,永安是吳國進攻的要點,在和平時期,又是兩國貿易的集散地。
羅家在此投入越多,收穫也越多。
同樣的情況,在東吳那邊也是一樣,西陵督步協剛剛病逝,吳主孫皓剛想要將其弟步闡調集,就遭到步家的堅決抵抗。
步家的利益,也和西陵緊緊的捆綁到了一起。
永安城內,左將軍羅憲府上,燭火點得通明。
“將軍,剛剛接到吳國方面的訊息,吳國西陵督,撫軍將軍步協病亡,其弟步闡遣人向吳主孫皓報喪,不過,看吳國朝堂的意思,似乎有意將步氏調離西陵?”參軍楊宗手裡持著一份帛書,正在向羅憲報告情況。
楊宗是羅憲的親信,早年在成都時就相識,陸抗攻打永安,楊宗協助羅憲排程糧秣輜重,功勞甚大。
羅憲兩鬢染霜,目光炯炯,他一邊閱看簡牘,一邊搖頭說道:“這不可能,步氏在西陵已歷三代,根深蒂固,吳帝孫皓暫時還動不了步家,不過,事不過三,步仲思要是思度不周,只怕西陵會有變故。”
步家在西陵,要從吳國丞相步騭開始算起,步騭、步協,步闡,對於吳國來說,與巴蜀的交易是塊肥肉,步家吃進去大半,卻分給建業很少。
孫皓在魏吳和談中獲得了江淮重鎮壽春,這讓他積攢起了巨大的聲望,其祖父孫權動員十萬人馬攻打合肥,結果被魏國大將張遼在逍遙津殺的大敗,其後的幾次北伐,孫權也是一次次無功而返,而現在,孫皓兵不血刃拿下壽春,怎不讓吳國上下興奮莫名。
有了聲望的資本,孫皓接下來就要舉起他殘暴的屠刀,殺向一個個不聽他話的朝臣官員,可惜,現在看到這一層危險的人少之又少。
“對了,敬之去成都面見驃騎將軍,不知有無訊息回來?”羅憲將楊宗呈上來的帛信認真看了一遍,抬起頭問道。
楊宗拍了下額頭,連忙道:“稟左將軍,屬下差點忘了,敬之已有信回來,驃騎將軍已遣了偏將陳同領一部人馬從涪水東進,現在估計已到臨江。而且,驃騎將軍的主力也已在蜀郡聚結,相信不用多久,巴東郡一帶,將是我大漢軍隊的天下。”
羅憲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意,趙廣的及時增援讓他守住永安的信心大增,象這樣有友軍依靠的感覺他已經很久沒有體會到了。
有了信心的羅憲想了又想,把兒子羅襲叫到身邊,囑咐道:“你辛苦一趟往建寧李太守那裡,讓他聚攏將士,待我永安戰起,側擊魏軍於後,記住,一定要告誡李遺夫妻,不可正面阻敵,只要襲擾即可,一切等趙君侯到了永安,再作定奪。”羅憲鄭重囑咐道。
建寧太守李遺手底下的將卒不多,總數連一千人都不到,戰鬥力也很弱,指望李遺去正面抵擋杜預不現實,但襲擾下杜預的後方,這個任務李遺應當可以完成。
就算李遺沒有領兵作戰的能力,關銀屏將門虎女,有其父關羽、其兄關平、關興的薰陶,關家現在還有關彝在趙廣軍中效力,關銀屏現在只怕早就躍躍欲試了。
羅襲、楊宗各領了將令,急匆匆而去。
羅憲早早的吃過飯後,即帶著幾名親卒登上船塢,視察永安水軍的操練情況,永安水軍的規模不大,與擁有樓船的強大吳國水軍不能相比,不過,經過羅憲這些年的積累,也攢起了三艘艨艟、二十餘艘走舸的家當。
水軍將卒方面,巴人善舟,巫峽上的大小寧河,是天然的練兵場所,這裡水面開闊,水流平緩,相對來說,只要藏在支流,一般很難發現。
一貫後發制人的羅憲,將這一支水軍作為奇兵,只待在戰事最為關鍵的時候殺將而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