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斥候探知,槐裡之敵,為魏國前雍州刺史諸葛緒,所部人馬約二千人不到,且多為從長安臨時徵募的郡兵,我軍若是攻城,當攻之必下。”李球見黃崇有搶了自己參軍職責的勢頭,自然不甘心被壓過,連忙稟報道。

黃崇、李球,在這段時間漸漸成為參軍司的話題人物,而一直以來跟著趙廣的陳壽,則漸漸的淡出了參軍司,轉而負責行軍記錄的長史職務。

“末將也有建議,荀愷和李輔這兩名降將,此次攻打槐裡也正好可以利用一下。荀愷是司馬家的虎子,若是我軍持其在陣前,諸葛緒待罪之身,必不敢放箭射殺!魏軍本就士氣不高,再有顧慮,則我軍勝算又多過幾分。”牽弘也上前建言道。

同為降將,荀愷和李輔自然與牽弘要親近幾分,荀愷本來想著向牽弘打探趙廣軍中的訊息,也好伺機脫身,卻不想反而被牽弘順便利用了下。

“君侯,單單一個荀愷恐怕還不能震懾住槐裡之敵,不如將漢中一戰中的扶風籍俘卒也一起列在陣前,要是諸葛緒下令射殺,那他就是關中人的仇敵。”諸葛尚見其他人都有好的意見,趕忙也跟著說道。

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戰場鬥智鬥勇,自然無所不用其極。

諸葛尚的這一建議,倒讓趙廣對他另眼相看起來,歷史上諸葛瞻在綿竹關大戰時,不聽黃崇勸說,用兵極是愚腐,諸葛尚看來沒有遺傳到他父親這一點,未來或許還有培養提高的可能性。

人有所長,亦有所短。

一個優秀的統帥,並不是事事都親歷親為,而是讓自己的部下尋找到最合適的位置,發揮他們最大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或被超越,或超越他人,每個人都在不斷的提升自己,這一種積極的變化,也正是趙廣這支軍隊不斷取得勝利的原因所在。

——

槐裡。

邸閣內。

諸葛婉梳著一對圓髻、清瘦的臉龐上,一對大眼睛靈動有神,纖細的雙手熟悉的上下翻動,為諸葛緒準備著解渴的茶湯。

七月的關中天氣漸漸變的熱了起來,諸葛緒的身體又因長期關押而受損,加上戰事操勞,幾欲病倒。

此次不得已出征,諸葛婉萬般不放心阿爺諸葛緒的身體,決定陪同他一起到扶風,隨同一起的,還有很不情願離開長安的諸葛詮。

槐裡雖然是右扶風的郡治,但在關中長期動盪之後,所謂的郡治也只是座小城罷了。哪裡能和長安相比。

諸葛詮不願意來,喜歡玄學好交際的他,最近在長安城中結交了一些朋友,其中如潘岳這樣風度相貌俱佳的美男子,有蘇紹這樣才名初顯的詩人,在宴會上高歌狂飲縱論時局,在詩會上吟詩作賦互訴真情,是諸葛詮最熱衷的一件事。

諸葛婉卻是非常想來。

除了照顧諸葛緒之外,她還存了一個小心思,那就是想近距離的瞧一瞧趙廣是何許人也,竟然讓長安那些魏國的大人物一個個談之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