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陛下要記住,但凡勸你不要請降的,都是有私心的人,他們是不想讓你過上安心的日子。”譙周最後正色道。

“譙公放心,誰是真心,誰是假意,我清清楚楚。”劉禪點了點頭,說道。

勸說了半天之後,劉禪最終被譙周成功忽悠,決意率文武大臣開城向魏軍請降,在這一時,劉禪真的從心底感激譙周。

患難見真情。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譙周是實實在在的為他劉禪著想,知道他喜好什麼,想過什麼樣的日子,而不象朝中的那些自以為是的忠臣,只知道勸誡抵抗,只知道要保全他們自己的名節。

名節。

與命相比,名節又算得了什麼。

青史上留什麼名,有什麼重要,劉禪這輩子,只想做一個開開心心的安樂公。

——

“皇上被譙周說動,決意投降!”這個訊息一傳出,眾多忠於蜀漢的臣子和將領,聽如晴天霹靂,同時感到萬分的羞恥。

堂堂一國之君,竟然被龐會的一通濫殺嚇倒,被譙周一頓忽悠說服,在蜀漢尚有大軍在外的情況下投降,這樣昏聵的人已經不配再當蜀漢的皇帝。

一時之間,成都一片混亂。

不管其他人怎麼想,劉禪已經做出了他的選擇,至於其他人,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選擇投降的話,等到胡烈、胡淵的魏軍進城,就跟著劉禪走,至於後果,或許是在鄴都繼續做著魏國的官,或許命運不濟,被魏人砍了腦袋。

選擇抵抗的話,劉禪是肯定指望不上了,蜀漢需要一個新的皇帝,不管是誰,他的存在,代表著忠於蜀漢的所有人的希望。

太子劉璿、北地王劉諶、侍中張紹、尚書令樊建、秘書令卻正、鎮西大將軍宗預等人府上,來來往往的官員、將校也是絡驛不絕。

留守成都的陳壽在得知劉禪要投降的訊息後,立遣快馬向趙廣送信,劉禪投降,勢必引發一連串的反應,那些持觀望態度的官員,將很有可能不再堅持抵抗,因為,有劉禪領頭,他們投降魏國不會影響名節。

蜀漢抗魏的形勢因為這一變化急轉直下,讓趙廣有些始料不及,他過高的估計了斬殺龐會的效果,過低的估算了劉禪的無能。

魏軍在戰場上沒有得到的,在劉禪那裡得到了,這是歷史的慣性使然,還是劉禪的本性就是如此。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來,成都城外的苦戰,並沒有堅定劉禪的信心。他還是那個此間樂、不思蜀的安樂王。

不過,少了劉禪的拖後腿牽扯,蜀漢也並不是沒有好處。

不破不立。

重立新皇,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朝廷,給那些忠誠有能力、甘於奉獻犧牲的官員、將領提供發揮本領的平臺,新生的蜀漢會比之前更有活力,更有朝氣,更有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