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張後派在趙廣身邊的人,荀正和其父一樣,性情溫厚,並不多插手軍中事務,他的任務更多的是記錄和協助趙廣。

“孝和,汝到了成都之後,要速速將魏軍來襲的訊息報予尚書令張遵,請他往宮中急送,現在關健是援兵要快!”趙廣吩咐道,荀正這一路跟隨著蜀騎軍轉戰,吃的苦也是不少,與趙廣之間相交甚密。

“將軍放心,正即動身,吾父在成都盯著,江油關這邊的戰事,皇后經常的在過問。”荀正點了點頭,挺了挺微有些駝的後背。

“陛下,還是少理朝政?”趙廣問道。

趙雲雖然沒有能夠參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但也經常被劉備贊稱為四弟,信任度很高,趙家與劉、關、張關係相當不錯,只是到了後來,隨著父輩的故去,相互之間才往來的少了。

張苞、關興是他們這一群將二代的領頭大哥,大張後是大姐,關銀屏是二姐,中間一層是趙統、簡和、陳濟、孫達等人。

荀正一愣,沉默了一會,答道:“國中之事,將軍亦知,皇帝不理政事,中常侍黃皓把持朝綱,諸臣各懷心思!”

提到劉禪,趙廣也只能無奈嘆息一聲。

當蜀漢的皇帝著實為難他了,劉禪除外能力平平之外,最關鍵的就是不識人,前些年還有丞相諸葛亮撐著,好歹能維持,這幾年則越發的艱難了。

好歹也是快六十的人了,還不知輕重好歹,早知如此,父親趙雲還不如當初不救這個敗家子,或者劉備摔的用力點,直接摔死算了。

“軍情緊急,孝和速速動身,一路之上,若遇有報國之志的同僚,可勸其往吾軍中效力,吾當給予重用。”趙廣拍了拍荀正的肩膀,道。

人才,還是太少了。

趙廣手底下,武將層面,只有馬承、劉林兩個嫡系將校,楊飛龍只能算是盟友,文臣方面,只有陳壽一個,荀詡、荀正父子現在屬於張皇后派來的監軍。

“將軍,差點忘了,正在江油降卒中登記清查時,發現一人,有可能是故鎮西大將軍、漢中太守魏延的子侄。”荀正一拍腦袋,急忙道。

趙廣一驚,急催問道:“魏延子侄,這訊息可確實,魏大將軍之子不是被楊儀給夷殺了嗎?”

荀正搖了搖頭,從懷中拿出一份名冊,遞給趙廣:“魏鎮西有二子,長子魏昌在回成都時被楊儀殺死,其家眷也被夷滅,次子魏容當時年不過十歲,內史記載下落不明,若是有心隱匿的話,與江油降卒中的這名隊率情況相符。”

趙廣接過名冊,見冊上所寫的隊率名字乃是文榮。對於這個身材高大的漢子,趙廣倒是有些印象,馬邈軍中俱是無能之輩,這文榮的一隊蜀軍是難得的可戰之士。

“蜀漢危難,急需良將,當年魏鎮西之事,楊儀事後已有供認,皆是他氣量狹窄、誣陷所致,這文榮,這要真是魏鎮西之子,吾當不咎重用之。”趙廣沉吟一會,對荀正說道。

魏延,字文長。其人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是蜀漢極為難得的統帥型名將,深為劉備所器重,魏延曾經從牙門將直接跳升到鎮遠將軍,比趙廣的提拔還要迅速。

不過,魏延在性格上又有缺陷,高傲矜高,看不起人,劉備死後,諸葛亮雖然經常以魏延為大將,但又時時加以防備,這也為楊儀冤殺魏延埋下了伏筆。

這種情況,在後世也一樣,一個為領導不喜的下屬,就算再有能耐,也不會有人和他走的太近。

在蜀軍將領中能與魏延交好的,也就性情謙和的趙雲一人,劉封在出兵上庸時向魏延借過兵,兩人關係也還可以。

這麼細細一分析,文榮要真是魏容的話,說不定他留在趙廣軍中,就有觀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