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大軍按行程來看,應該已到劍閣一帶,雖然跳出了魏軍的圍剿,但面前的魏軍實力更加強大,鍾會的東路軍人數多達十餘萬,戰將更是不知多少員,其中還有不少是蜀漢投降過去的將領,姜維能不能守住,又能守多久,還是未知數。

眾將一一退下。

趙廣心中,疲憊之極。

戰略層級和戰術層級,思考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牙門將,也就是在區域性戰場上搏殺,不需要考慮太多。而現在,他不得不擔當起蜀漢西路方面軍主將的職責。

不過數千兵馬的調動,就已讓趙廣應接不暇,這也讓他對大將軍姜維的運籌帷幄也是佩服不已,姜維實在不容易啊!

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權逐漸為大將軍姜維所掌控,史書記載他曾經數次引兵討伐中原,使得蜀漢國力日漸衰落,直至最後亡國。這種說法,實質上是脫離實際情況的空談,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

姜維這個諸葛亮的接班人,其實並不是指定的,而是蜀國不得不的一種選擇,獨擋一面的大將魏延被殺之後,蜀軍將領青黃不接,在蔣琬、費禕當權期間,姜維前幾次北伐統率的兵力連一萬人都不到。

五勝四平二敗。

就姜維的總戰績來說,並無多少可指責的地方,當然二次大敗讓蜀軍精銳的白毦兵、無當飛軍遭受嚴重損失,這是姜維失策又無奈的地方。

二十年魏蜀征伐。

曹魏:吾有大將陳泰?

蜀漢:我有姜維。

曹魏:吾有上將郭淮?

蜀漢:我有姜維。

曹魏:吾有鐵壁郝昭?

蜀漢:我還是姜維。

曹魏:吾有文武全才鍾會?

蜀漢:我,我派出姜維。

曹魏:吾有老當益壯的鄧艾?

蜀漢:我沒其他人了,我依然是姜維。

曹魏:吾有大BOSS司馬兄弟?

蜀漢:我有阿斗,算了,這個拿不出手,我還出姜維。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要是全勝,那就不是人,而是神了,更何況,還有黃皓、閻宇等小人,諸葛瞻、張紹等眼高手低之輩死拖後腿。

相比之下,諸葛亮北伐之時,蜀漢的軍事力量有所恢復,麾下既有魏延、王平、趙雲等上將,又有吳氏兄弟、馬氏兄弟、向寵、張嶷、馬忠等中級將領,文臣方面,蔣琬、馬謖、楊儀等人的能力也相當不錯,但最後的結果依舊是功敗垂成,從根本上來講,還是蜀漢的軍事實力與曹魏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以弱勝強,可不是光嘴上說說的,兩軍對壘,曹魏一方只要不犯大錯,可以犯些小錯,而蜀漢一方別說大錯,小錯也不能有。

諸葛亮也好、姜維也好,都是蜀漢不同時期的支柱,他們縱算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和不足,但能夠把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維持下來,他們就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