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每個學院都有這樣那樣的故事發生。真真假假,誰也說不清。

許笛和班裡同學關系還不錯,這幾年,大家相互瞭解了。

畢業以後,就要各奔東西了,再見面,就不容易了。

班長用班費買了幾十個筆記本,每人一個,讓大夥把自己的通訊地址寫上。

許笛覺得,這有點像後來的同學錄,只是過於簡陋了。

現在雖說還沒分配,不知道自己即將去往哪裡。

但是,家裡的地址都有,寫下來,以後可以透過家裡,續上聯系。

都是學中文的,比較感性,有的同學,不僅留下了通訊地址,還有臨別贈言。最後,她們不少人都哭了。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就到了七月了。

班裡同學的分配都下來了,許笛,如願的留校了。

拿著畢業分配憑證,許笛鬆了一口氣。她打算先工作幾年,以後考個在職研究生。

在大學當老師,本科學歷是不夠的。這才八十年代初,等到了九十年代,學歷,會越來越重要。

劉雲如願分到了報社,做了一名編輯。白微微也去了報社,成了兒童版塊的編輯。

當然了,她和劉雲不是在同一個單位。

其他的同學,大多也都分回自己戶籍所在地的單位。

最後,照了集體照,班長又組織了聚餐。

“同學們,咱們明天就要各奔東西了,再見面,就不容易了。

我提議,等咱們去單位報到以後,把自己的具體地址,寫信告訴許笛。她留校了,算是咱們在京市的聯絡員了。

以後,有機會回母校,咱們都來見見許笛同學。

有緣坐在一個教室學習這麼多年,咱們不要斷了聯系。

俗話說得好,多個朋友多條路。咱們不僅是朋友,還是關系親厚的同學,以後保持聯系。”

“班長說的好,我們不要斷了聯系。以後,你們來雲省,來找我,我會盡地主之誼,讓你們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對,我也是。”

“我也是。”

……

整個聚會,大夥都淚眼汪汪的,有太多的話想說。

許笛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同學情,離別意。

聚會很晚才散,許笛被幾個同學送回了家。

其他的同學還住在宿舍,一起結伴回去了。

七月以後,同學們陸續的離開了,許笛也完成了報到,成了京大的正式老師。

沒想到,上輩子沒考上大學,沒有機會在體會大學的生活,這輩子,她即將站在大學的講臺上,給大學生講課了。

有時候想想,自己的這段奇遇,真的是賺到了。

大學還沒有完全放假,許笛報到以後,也開始上班了。

京大文學院,也有了她的一席之地。

還好,自己是京大畢業的,文學院也是自己熟悉的地方,一切都不陌生。

現在,臨近放暑假,許笛其實也沒什麼事,多數時間,是幫著教授們打下手。

還有就是,借閱有經驗教授的教案,為下學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