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可穿戴裝置。

很多使用者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可穿戴裝置的商業用途。

比如用可穿戴裝置看電影或者是玩遊戲。

但商業用途只是可穿戴裝置的一部分,而不是可穿戴裝置的全部。

對國內一些軍事戰鬥實驗室而言,可穿戴裝置意味著是在戰場上擁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成活率。

火兵三實驗室(本實驗室存屬虛構),實驗室實驗室郭洪濤主任無意之中開啟了電視,看到了國家電視臺的記者在長天科技展臺的採訪。

國家電視臺的記者對著鏡頭說道:“從我們現場的情況得知,長天科技的這一款可穿戴智慧設具有極強的邏輯運算和情感運算能力,具體是什麼功能?我們因為沒有辦法試用這一款可穿戴裝置,所以不能夠在現場為觀眾們測試。”

“但是我們從現場宣傳的畫面能夠看到,這款可穿戴裝置一些簡易的應用場景。”

“請我們的攝影師將鏡頭拉近一點。”

國家電視臺的記者把鏡頭先是切換到可穿戴裝置上,隨後就把鏡頭切換到長天科技展臺中心的大螢幕上。

大螢幕正在展示著可穿戴裝置的一些功能。

只見一名建築工程師帶著可穿戴裝置之後,來到了工地的現場。

只見這一名工程師帶著可穿戴裝置之後就能夠輕而易舉的分辨出工地現場對一些建築資料。

比如牆的高度磚牆的厚度和平整度。

以及現場綁紮鋼筋的鋼筋型號,甚至能夠透過現場綁紮鋼筋的及時照片和影片自動繪製出綁紮鋼筋的結構圖,並且能夠和建築本身的結構圖相對比。

除此之外簡單的測試距離高度等等就更不用說了。

這僅僅是可穿戴智慧裝置應用的非常簡單的一個方面。

但其中所蘊含的科技含量,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人們的認知。

郭洪濤看著影片上的這些畫面,心中極其駭然。

建築工地的一些資料十分的複雜。

能夠在短短的一秒鐘以內將所有的資料收集並且處理完畢。

這種計算速度相當的可怕了。

其實這就是神經元計算組以及碳晶芯相互結合使用的結果。

僅僅依靠二進位制的碳晶晶片去判斷現場的情況,並不是那麼準確。

神經元計算組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告知碳晶晶片應該怎麼做。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神經元計算組發揮了人的作用。

比如在工地現場。

碳晶晶片可以按照鋼筋的厚度以及佈局來判定鋼筋的尺寸和型號。

但如果你將同一塊沒有綁紮的鋼筋放在已經綁紮鋼筋的上面,那麼碳晶晶片可能無法識別。

神經元計算組雖然計算速度不快,沒有辦法在瞬間就將現場把它的鋼筋繪製成結構圖。

但是神經元計算組能夠告知碳晶晶片,哪一些是已經綁紮好的鋼筋要計算,哪一些不用計算。

這也是驚鴻晶片變得更加智慧的根本原因。

郭洪濤看到這一幕簡直是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