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長天科技的管束列車成本再低,落後地區還是有可能一下子掏不出來。一個經濟落後的縣城,一年收入也就十幾個億,怎麼玩得轉?

所有的縣市,到了這個份上,都不想繼續高負債運轉了,那些債務幾代人都還不完,風險太大了。這就是地方債的壓力。

以前想解決當地的收支問題,一般就是舉債,發行債券,找銀行借錢什麼的,最後債務越滾越大,坑也越來越大,這樣的模式,總有暴雷那天。

這一次,市縣們也就打算良性發展。至於那三十年的經營權,產生多少效應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能帶動經濟。

另一個方案就是長天科技與城市共同出資建設,也就是工程款和材料都一起分攤,比例自行商定。列車由當地部門執行和管理。

每年要給長天科技的出資部分給予投資回報,年化利率15%以上。

這個對短期的資金壓力比上一個方案要大,適合一些有支柱產業的市縣,這種市縣的收入較為穩定,資金相對可控。

但如果長天科技出資比例過高,地方的還款壓力依舊不小,15%的年化利率已經遠超平均投資水準了。

面對這樣的條件,長天科技非常認真的聽取了講解,然後把方案拿回去後交給團隊進行演算,推演可行性。

可惜的是,這兩個方案都不盡人意,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窮!要不然它們也不會這麼熱情來找長天科技要合作了,都想改善當地經濟,造福百姓。

第二場談判僅僅過了兩天就開始了,時間就是金錢,長天科技效率很高。

長天科技的團隊宣講自己的方案:“我方經過研究,結合實際情況。

現有兩種提議。第一種就是長天科技全額出資建設,建設地每年給投資額年化利率3.5%的回報。直到回本且掙到10%的利潤。

管束列車由雙方共同管理。但技術有長天科技專門報管理,且長天科技有列車的無限排程和使用權利。

第二個方案則是城市出資,長天科技給技術,今後的運營五五分賬。當長天科技回本並掙到10%的利潤後,管理權移交給相關城市。技術依舊由長天科技管理,並且擁有無限排程權和使用權。”

話音落下,城市管理團隊都驚呆了,這個條件何止是優惠?兼職就跟白送的沒什麼兩樣了!

無論是哪一條,重點都在於長天科技只想要回成本,順帶只掙10%的利潤,要達成這個目標,基本上得二十年以上了吧?

二十年,就想著掙10%的利潤?這麼多錢,丟銀行吃利息,定期一年都2.1%了,要是不搞高風險的理財,搞儲蓄產品中的大額存單,輕鬆超過3.5%的年化利率。越大金額存這玩意,利息就越高,銀行搶著拉這樣的客戶呢。

足足沉默了好幾分鐘,有個城市的頭頭終於忍不住了,低沉且遲疑的問:“真的?”

“真的。方案你們來選,哪條都行,如果不滿意,還有的談。”長天科技的人一臉的嚴肅誠摯。他們的內心對這樣的方案一開始也是不理解的,後來就變成了純粹的敬佩。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城市管理團隊的人就感覺是亞瑟出破曉,真是沉默又破防。他們本來做好了長天科技獅子大開口的準備,覺得利潤這一塊,怎麼著也得20%以上的年化利率吧?

沒想到長天科技全車就要10%的總利潤,對於還清的年限甚至沒有規定。

這個就意味著,在經營過程中,長天科技甚至要自己先掏腰包,先出現對管束列車專案進行維護,然後再等著結算。

至於其他的條件,真是不值得一提。技術由長天科技管理?

那就是句廢話,不由它管理由誰管理?這樣的技術即便丟出來,誰都搞不清,沒看到國外的實驗室都認命不追了嗎?

況且,長天科技一直強調共同管理,甚至還做好了移交管理權的準備,這就意味著長天科技壓根就不想憑著這個來壟斷市場發大財。這是一家公司該做的事情?親爹對親兒子都未必如此毫無保留!

“我……我們回去研究下,明……明天給你們答覆。”南疆某城市管理團隊的頭頭已經口水乾到沒辦法說連貫的話了,他一肚子的話只想留著回去說。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