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管道出行人較少,搭車零零碎碎。而主管道出行人數較多,能保障發車的時間和頻率,兩者結合之後,能把成本降到最低還兼顧最多的人。

“這些都是初步的想法,我們也不會好高騖遠,先把大城市的通勤問題解決了再說,但這不妨礙我對未來的暢想!其實在我心裡,最終的場景必定是大家出門直接乘坐膠囊列車就成,那時候的管束通道網路猶如蜘蛛網一般,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每個人都能得到兼顧。

現在的交通說方便的確很方便,高鐵飛機大城市幾乎都有,但是說不方便其實也是,我們去哪裡,都得先融入大交通網,比如去飛機場,高鐵站,汽車中心,這就得開車,搭車過去。

到了另一個城市之後,再轉而找其他的交通工具慢慢前往往目的地,或許是公交車,也或許是共享車。但這個都不足夠方便。中間浪費的時間很多很多,等候交通工具的時間就非常的漫長。

一旦實現膠囊列車網路,那真的是點對點的運送。

從城市的某個社群,直接就能前往鄉村地區,不用再跟別人擠在一起,也不用長時間的等待。一切都是伺服器在統籌規劃。

這是全網路迴圈呼叫的,運送人的時候,也會同時考慮到下一個人在下一個站點上車的需求。提前預約,及時到達,這甚至不會碰撞,

要達成這個目標,長天科技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大家能一起共創這個完美的前景!”

說到這裡,膠囊列車執行演示就開始了,陳瀟把腦海中的想法悉數投射了出來。

畫面中,無數的膠囊列車穿梭其中,快到令人目不暇接,最妙的是,人數與發車匹配得非常合理,沒有浪費運力,也沒有運力不足的現象。而管束列車同時在主管道飛馳而過,解決集中出行的問題。膠囊列車則是有力的補充著零星出行的需求。

比如大學城,遊樂場,旅遊景點,遠方的人前來,那肯定還得靠管束列車集中運送不是?

演示非常的詳細,跟著虛擬人物的第一視角,大家真實的體會了一個人在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娛樂,以及回家探親。

虛擬人物只需在手機上,甚至是透過生物晶片直接購票,就能知道下一趟膠囊列車來到的時間,等待時長不會超過十分鐘。

即便是在市區內使用,經常走走停停,但速度足夠快,大家不會覺得太漫長。

核定載客人數十個人,設計得非常合理。

即便是耽誤時間,也就是耽誤這十個人的時間而已。

不像之前的公交車,地鐵,如果慢,那就是消耗幾十人,上百人甚至數百人的時間。

這就等於分散了大家的焦慮,畢竟即便自己最後一個下,前面也就是九個人,九個站點,不會太難受。

大家一邊看,一邊發出驚歎。

“爽啊!太爽了吧,市區內要是這個搞法,根本就不會堵車!”

“我終於可以年年回家過年了,不!我甚至要每天都回家,即便老家在一千公里外,我已經錯過了太多的事情!”

“要是建立起來了,我要回家收麥子!”

“我要出去走走,能去哪就去哪。這個城市我都沒有時間逛完!”

交通系統的領導以及相關工程公司的老總們已經在構思這樣的線路建設成本了,但無論怎麼計算,成本絕對比現在低很多很多。

至於盈利這個概念,他們一開始就沒有。

這種公共性質的設施,從來就沒有盈利的打算,因為真的做不到,這只是奢望。

他們驚訝的發現,只要把省下來的錢繼續投入,那麼就足以建設這麼龐大完善的道路網路,長天科技的運營方式確實有很大的機率能盈利。如此一來,國家就會有更多的錢投入到別的地方,百姓的福利將會繼續提升。

陳瀟此時繼續解說:“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人數越多,那麼這個模式就越是健康,希望以後大家能多多使用,多多參與。在這裡我宣佈,只要國家允許,那麼長天科技可以試點建設膠囊通勤網路,解決市區內的通勤問題!”

這個訊息一宣佈,大家都興奮了。

對於夏國人來說,這個膠囊通勤甚至比管束列車更有意義,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小地方工作,又不經常出遠門。也就是京城,魔都幾個地方上班的人每天去工作都相當於來了趟中遠端旅行,特別需要管束列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