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卡羅拉,你開了幾年之後,不想開了賣給二手車市場,貶值的幅度也非常的小。”

“但如果你購買的是新能源汽車,家庭用車一年也就1萬公里左右,一年大不了就比卡羅拉節約3000塊錢。”

“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並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考驗,幾年之後你的汽車是否還能夠正常執行,又或者是你賣給二手車市場的價格,到底是多少都是未知數。”

“所以你節約的這些有錢,其實最終都折在了你的車價之中。”

豐田這樣的軟文一時間在各大論壇、貼吧、微博和朋友圈之中大行其道。

不少準備購車的網友一看,好像的確是一個道理。

類似於卡羅拉這樣省油的燃油汽車,一年的油錢也不過就兩三千塊錢,有一些開的少的,可能連兩三千塊錢都不到。

而卡羅拉給人的印象就是隨便怎麼開都開不壞。

那麼使用者是購買已經降價的,擁有成熟技術和市場口碑的卡羅拉一類的合資品牌汽車,還是去購買能源消耗非常少,但是從來沒有經歷過市場考驗的生物新能源汽車?

在豐田發出的這些軟文之中,有一點非常毒辣。

那就是諷刺以前從來沒有獲得過好口碑的海瑪等一類國產汽車品牌,現在不過是加了一個蒼穹汽車的生物電池和小功率的電機,難道汽車質量真的有巨大的飛昇嗎?

使用者們看到了這樣的軟文,心中的確有一些懷疑。

豐田的降價策略在軟文的配合之下的確是立竿見影。

有不少本來就有購買汽車慾望的使用者,或者是未來有購買汽車慾望的使用者,趁著豐田降價的這段時間,趕緊前往豐田的4S店,購買自己心儀的車型。

當然其中銷量最好的就是卡羅拉。

這段時間卡羅拉等一汽豐田和羊城豐田20萬以內的汽車賣瘋了,銷量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00%~200%不止。

大眾,現代、日產、通用等合資品牌,看到了卡羅拉的低價車型降價,也選擇了降價。

大眾汽車降價的也非常的狠。

非常暢銷的朗逸等車型,只要你進店,4S直接給你優惠3萬,還有的談。

當然大眾的文案和豐田也差不多。

如果普通的使用者一年只開1萬公里,那麼你購買燃油汽車所享受的那種體驗和保值率,是新能源汽車絕對沒有辦法媲美的。

日產等東洋汽車就更有優勢。

他們會說自己本來就非常的省油,這次優惠的價格可以讓使用者加好幾年的油了。

新一輪的合資汽車價格大戰,居然是由海瑪汽車所引發的。

這些合資企業的想法,和豐田是一致的。

那就是在蒼穹汽車系列生物新能源汽車起勢之前,透過各種方式儘快地鞏固自己的市場。

讓使用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合資品牌給他們帶來的那一種體驗感和虛榮心。

畢竟在2018年,能夠買得起合資汽車的使用者是肯定不會買國產汽車的。

汽車對很多老百姓而言是有雙重屬性。

一個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另一個是面子。

過年的時候同樣開車回家。

如果你開了一輛大眾回去,村裡的人會說,這小子有出息,在城裡面工作賺到了錢,居然連大眾汽車都買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