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後,華人全球移民或者討生活。

華人分佈地區最廣的就是米國,歐洲以及東南亞。

但是無論是在米國還是在歐洲,或者是東南亞,華人給人的印象就是相當的不團結。

喜歡在窩裡鬥。

特別是在西方社會,華人內部的撕裂也導致了,他們在西方說不起話。

因此大部分的華人也會被西方人看不起。

在西方華人的地位甚至不如印度人。

反而在西方社會印度人則是非常的團結。

印度人相互之間抱團取暖,在米國多家科技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而華人只能做技術員或者是打工仔,就能夠說明這個道理。

同樣夏國的科技公司,出海投資做生意也會面臨窩裡鬥,不團結的情況。

比如這一次收購薩博汽車,如果燕京汽車集團和恆達相互之間商量一下。

雙方共同出資收購薩博,那麼薩博就只有一個買家,他也不會待價而沽最多五億多一點,就能夠徹底的完成薩博汽車的收購。

結果燕京汽車集團和恆達之間相互都相互競爭,雙方也互不相讓。

所以售後價格漲到了6億甚至是7億,最後卡爾特給長天科技的報價是10億。

這就是相互之間內鬥的結果。

高苗離開薩博的辦公室之後,留下了團隊的一些成員繼續在瑞典,自己則返回了夏國。

高苗離開之後,薩博公司的高層就開始敲竹槓了。

他們將通博公司要和自己談生意的訊息放出去。

目的就是為了告訴燕京汽車集團以及恆達集團,你們看呀這裡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你們如果不把自己的價格再提高一點。

那麼薩博公司就很有可能被通博公司給收購了。

這個訊息讓燕京汽車集團和恆達緊張不已。

他們四處打聽通博公司到底是哪家公司?

因為星河能源公司控股的方式非常的複雜,所以打聽了半天都不知道。

一般得知這樣的訊息。

燕京汽車和恆達都知道,通博人員的背後肯定是夏國的某個企業巨頭。

對號入座的物件那就多了。

畢竟這幾年來下過提倡利用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

不少夏國的科技公司和傳統的汽車公司都希望借用這個機會,讓自己的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當然長天科技也是恆達和燕京汽車集團所懷疑的物件之一。

恆達的徐老闆當然知道,房地產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所以他極其的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轉型。

從地產跨界到金融又跨界到礦泉水。

最終發現這一些產業都不足以支撐恆達集團龐大的身軀和長期的發展。

所以審時度勢的徐老闆,看到了國家推進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便毅然決然的要做汽車。

同樣恆達面臨和長天科技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