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根看著渦扇10發動機的設計引數:

推重比: 7.5;最大起飛推力:開加力144KN。7500公斤(73.5KN);推力範圍:最大推力73.5KN,加力最大推力125KN;推重比:7.5;空氣流量:119千克/秒;涵道比:0.89……

而實際的成品,要比設計更加完美!

其中最大起飛推力達到了150KN,最大推力達到了80KN,加力最大推力達到了135KN……

這些資料要比設計的理想的多!

劉大根知道之所以實際資料要比設計理想的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深空動力軟體,找出了渦扇10發動機的所有缺點,並且讓606所在現有的技術上做到了最優。

劉大根的心中當然興奮。

他們這一代人完成了前輩們的夢想。

國產的戰鬥機發動機,能夠搭載在國產飛機上。

這一下劉大根能夠明白何江為什麼說長天科技是人才輩出。

因為要是對航空發動機特別是對戰鬥機發動機沒有了解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先進的發動機設計軟體。

劉大根和他的團隊一路走來,也嘗試過很多國外的設計軟體。

他們能夠確定,長天科技的這一款深空動力,無論其效能還是其擴充套件性,舉世無雙!

而且眾人還相信,依靠這一款設計軟體,效果在航空發動機上必定還有更高的建樹!

不過劉大根還擔心一個問題。

目前長天科技只是將深空動力軟體部分模組交給了606所使用,該模組只能設計和最佳化渦扇10。

雖然該軟體有自己新增模組的擴充套件性功能。

但是模組可不是自己想上就上。

任何一個發動機的模組背後都是一連串複雜的並且符合真實效能的資料和邏輯。

都是需要實驗室透過千萬種實驗所獲取的。

606所自認為還沒有達到能夠花幾個小時就隨意新增模組的這種能力。

但是他們毫不懷疑長天科技有這種能力。

劉大根等人已經以606所的名義,將深空動力軟體的相關情況以專報的形式向上面作了彙報。

渦扇10發動機能夠達到現在的效能,深空動力軟體居功至偉。

在606所的報告之中,強烈希望國家能夠高度重視航空產業設計軟體的研發,並且希望能夠將深空動力作為夏國民用和軍用飛機研發的標準軟體。

在報告之中,還希望國家能夠和長天科技合作,發揮長天科技在數字建模以及運算上面的優勢。

其實劉大根草率了。

長天科技何止在數字建模和英雄上面有優勢?

要是劉大根知道,長天科技的這一款深空動力軟體是陳瀟透過100噸推力航空發動機的資料反推生成的軟體,可能會直接驚掉下巴。

高度決定眼界,技術的深度決定了你的認知。

渦扇10發動機階段的測試完成之後,緊接著就是將發動機安裝到J11的戰鬥機上試飛。

這一步相當的重要。

因為之前測試都是將發動機當做一個單一的整體進行測試。

而這一次試飛是要將發動機當做是飛機的一部分。

渦扇10發動機到底能夠和飛機配合的怎樣,是否能夠達到實驗室的要求,大家心裡都沒有數。

是非常依舊在沉市的某飛行學院。

幾天以前,渦扇10發動機已經安裝在了J11飛機上。

45歲的王牌飛行員。冉濤站在了J11的飛機旁。

冉濤對著大家豎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