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所的眾人看來,陳瀟能夠輕易的說出渦扇10發動機的構架和一些引數,這是很令人驚訝的事情。

因為渦扇10發動機目前雖然算是“準”研製成功了,但畢竟沒有裝備在飛機上,而且沒有對外公佈任何的資訊,陳瀟是怎麼知道的?

眾人又看了看何江,還以為這是何江這幾天和陳瀟聊天的時候,透露的一些資料。

陳瀟摸了摸鼻子,把這茬子事情給忘記了。

不過他看著606所的這些人一直不得法,所以有些沒有耐心了。

畢竟何江的身體情況擺在那裡,現在最需要的也是靜養,少說話好好休息比較好。

陳瀟說道:“目前最大的困難是要讓渦前溫度承受到1700℃以上,這樣才能夠發揮燃料最大的效率。此外,我們還需要用更好的材料和技術,讓發動機壓氣機承受的壓力超過50個大氣壓,在保證這兩個前提的同時,葉尖承受的離心力至少超過50噸。”

陳瀟這樣說,606所的眾人一下就安靜了下來。

陳瀟的每一個字都說到了點子上,大家覺得陳瀟應該是懂發動機的。

因為發動機最關鍵的其實就是三個詞語“高溫、高壓、高轉速”。

這三個詞語,如果單獨拿出來都很簡單,每一個都技術都很好處理。

比如運載火箭的發動機,能夠耐超高溫。

但是火箭的發動機體積大,只能夠用一次。

又如大型機械裝置的轉子,轉速非常高,可以把體積做的無限大,增加轉子的荷載。

但是綜合到航空發動機就非常困難。

因為航空發動機要求體積要小、重量要輕、壽命要長、可以重複使用,這就非常難了。

所以,航空發動機被譽為人類工業的明珠,是工業設計最精美的產品。

606所的一名同事聽陳瀟說了半天,一開始還是覺得有道理,到時當聽到後面的時候,覺得陳瀟有一些無厘頭。

因為陳瀟只說出了發動機目前所面對的一些困難,並沒有說解決的辦法。

要說發動機面對的困難大家都知道,這隻能夠證明陳瀟對發動機有了解,並不能夠證明他能夠解決問題。

606所名叫做劉大根的科研人員說道:“我們也知道渦扇10發動機會面臨這些困難。渦前溫度承受無法達到1700℃以上,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但是怎麼樣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就算是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渦扇10發動機也可以強行的裝載到J11身上,但是後續所面臨的一些飛行故障或者是故障的機率,就是大家無法預料的了。

的確,新的科研肯定會有犧牲,特別是航空航天領域的科研成果,必定會有一個磨合的過程。

但是這樣一種研究成果很有可能會有犧牲的,而且犧牲的可能是那一些國家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培養出來的優秀飛行員。

在航空領域有一句話——成熟的飛行器是用飛行員的生命磨合出來的。

但是這種險研究所不能夠冒,國家也不能夠冒。

陳瀟原本打算再多說幾句,但是很有可能就告知了606所的這些同事們,研究發動機的一些關鍵性的技術。

這樣他們會對陳瀟有所懷疑。

首先陳瀟是學金融的,其次就算是陳瀟在理工方面頗有建樹,那也是搞IC產業的。

和航天發動機八竿子打不到一塊。

如果很貿然的告知對方這一些技術,後續的解釋工作相當的麻煩。

陳瀟是最不喜歡麻煩的人。

而且陳瀟也最不喜歡面對媒體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