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量產問題解決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京很認真的聽著陳瀟的建議。
建議可以不採納,但是一定要聽。
集思廣益,就是這個意思。
張京現在的內心其實是十分的糾結。
要不是有夏國滬市當地給予張京鼎力支援,直接給予土地、政策方面的優惠,甚至直接投錢共同建設工廠,張京是絕對沒有膽子在夏國投資建設半導體生產基地的。
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半導體是一個複雜的產業鏈,投資數額大、週期長見效慢。
夏國在半導體方面的人才並不多,技術上更是一片空白,在這裡投資有很大的風險。
說不定大量的資金砸進去之後,幾年十多年見不到成效。
還有一個便是產品的銷售問題。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全球特別是西方和東亞國家,對半導體產品的需求量激增,半導體產品的銷售的確非常不錯。
但這是針對優質半導體產品的需求,而不是質量較差的半導體產品。
夏芯國際剛剛建成,無論是品質還是技術,和西方甚至和南韓的半導體產業之間都有較大的差距,況且夏芯國際成本還高。
要是沒有政策扶持,夏芯國際的產品根本就沒有競爭力。
在國際市場上,質量、品質價格都不如西方的產品,怎樣才能活下去?
張京沒有想到,陳瀟的想法和張京完全一樣。
陳瀟說道:“當務之急是要讓低端半導體產品量產,並且儘快佔據市場。”
“主機板、晶片等產品應用最廣泛的地方是pc行業,但是在工業、機床領域,低端的晶片還是有很廣闊的產業。”
陳瀟說道:“夏芯國際首先得做低端活下去,隨後才應該去考慮發展的問題。”
“但是目前夏國的半導體產業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西方封鎖了產業的技術和人才。”
陳瀟很認真的說道:“我知道張博士曾經在米國半導體企業工作過,也帶領過彎彎地區的半島地區發展壯大,在技術方面,張博士肯定沒有問題。”
“但是針對整個夏國的半導體產業而言,我們缺乏大量的技術人員,更是缺乏完整的產業鏈。”
“我們要是沿著西方的老路追趕其技術,那我們至少需要發展20年,才能夠趕上西方目前的半導體進度。”
“但是20年之後呢?西方的半導體技術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呢?”
陳瀟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張京一下就陷入了沉默。
陳瀟說的全是大實話。
西方的半導體之所以發展迅猛,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西方擁有完整的半導體技術產業鏈,和半導體技術人才鏈。
但是因為西方對夏國實施半導體技術封鎖。
無論是裝置技術還是人才,夏國一個都得不到。
夏國的高校在近幾年的確想了很多辦法,將優秀的人才送到米國去學習。
但是非常可惜,大部分的公費留學生出國之後就不會返回了,回來的也是寥寥無幾,對整個半導體行業,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所以陳瀟說道:“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再重複西方的科技線,我們要實現彎道超車,不過這就需要耗費更大的精力。”
如果別人說這話,張京信都不信。
畢竟目前全球的晶片都是利用矽晶體制造出來的,而且其技術也是由米國,現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公司想製造出晶片,似乎只有一種路子。
那就是安裝傳統晶片的技術,不斷的點亮各類的科技樹。
如果西方一直對夏國禁制技術的轉讓,禁止裝置的出口,這必定是一個相當浩瀚的工程。
但是陳瀟說句話,張京願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