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兆的碳晶儲存已經有了眉目,技術再進行一些改良之後就能夠生產。

而且陳瀟詳細的計算過碳晶儲存的生產時間和生產成本。

碳晶儲存的生產週期非常的短,只要原材料足夠,裝置質量能夠保證,同等體量單一產線的產能是傳統快閃記憶體晶片的20倍以上。

此外只要碳晶儲存出開始量產,那麼其實生產成本也比較低,成本是目前上產生晶片的70%左右。

快閃記憶體晶片的主要成本不僅來自於昂貴的裝置還來自於其良品率不高。

而碳晶儲存的主要成本則是來自於裝置,只要裝置做好了,那幾乎就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除了將重心放在實驗室以外,陳瀟關注高苗那一邊的談判。

果然在陳瀟的預料之中,來自於米國的摩托羅拉,一看靈悅公司出現了問題,就開始漫天要價了。

他們不同意高苗關於刪除唯一供應這一點協議。

而且還放出風聲,如果長天科技這邊沒有意向合作,摩托羅拉願意重新回到和索尼的談判桌。

原本有意向和長天科技合作的諾基亞,此時已經抵達了江州。

但是他們遲遲沒有和長天科技接觸,就是在等待深市那邊的判決訊息。

只要判決對靈悅不利,那麼諾基亞也會和摩托羅拉一樣,將其當做籌碼,向長天科技施壓。

長電科技的鋰電池技術的確全球領先。

但是這樣的鋰電池也需要銷售市場。

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銷售市場,就是移動手機市場。

而移動手機市場最大的客戶就是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lg等公司。

換一句話來說,長天科技和這幾家通訊公司其實是相互制約的關係。

一個擁有技術優勢,一個擁有市場優勢。

精明的商人們都在其中尋找著微妙的平衡,並且擇機獲得最大的利益。

談判陷入僵局,高苗沒有辦法,只得向陳瀟彙報。

這是高苗第一次參與如此重要的談判,而且合作協議高達上千萬rmb。

高苗可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雙方的合作失敗。

這幾天時間,幾乎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在了陳瀟的身上。

王翔此時也切實的感受到了陳瀟身上的擔子。

深市那邊還在打官司,這邊大家認為肯定能夠成功的鋰電池合作也被擱置。

王翔自認為自己要是坐在陳瀟的位置上,肯定早已經崩潰。

哪兒知道陳瀟依舊氣定神閒,絲毫沒有感受到一點壓力和緊張。

陳瀟,王翔,高苗,周凌華4人,在長天科技總部召開了一次小型的會議。

周凌華也得知了摩托羅拉和長江科技談判陷入僵持的訊息。

他的性格就是直來直去,走進來後就對陳瀟說道:“怎麼辦!?你還說讓我把生產線改稱為生產鋰電池的生產線,現在鋰電池的買家都沒有,我生產鋰電池來賣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