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烈愣在原地,久久回不過神來。

從軍四十餘年,他真的沒有想到,這些普通老百姓竟然能剛烈到如此地步。

百萬之眾啊!

那一個不知名姓的老者只用一嗓子,便呼喝到了在場所有的人跟他一起走上那條不歸路。

就算聚集在這裡的人只是這肅山關中很小的一部分。

可若是推及開去,不知道到底會影響多少人?

便是就算真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選擇離去,也是數以萬計的性命!

然而洪烈卻很清楚,現如今自己眼前的,不過只是偌大的肅山關內一個小小坊市之中的縮影。

百萬人口的肅山關內,坊市過百。

匯聚在這治粟府門前的最多也只有周邊這不足十個坊市中的人。

在其他的坊市內,自然還有別的衙門。

洪烈不相信他們所有人都會一窩蜂的匯聚到這治粟府的門前。

倘若真有人能俯瞰整個肅山關,便會發現這堪稱壯烈的一幕還在很多地方同時上演。

洪烈深知這一點,也正是因此,他才越發沉默。

這般對肅山候忠烈至此的百姓們,他們的命,洪烈感覺自己真的背不起……

就在洪烈已經幾乎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的時候,大街之上,一匹白馬從遠方行來。

白馬所過之處,所有百姓盡皆駐足。

眾人看著白馬之上的那位氣宇軒昂的翩翩佳公子,眼中泛著喜悅,像是看到了親人那樣,熱情的招呼起來。

來者正是姜凡。

原本都已經準備離去的百姓們眼看著姜凡來了,便又跟在他的身後,重新回到了這治粟府前。

洪烈看著已經翻身下馬,牽著韁繩,與那些普通老百姓們走在一起,笑著聊著天的小侯爺。

他心中一滯,頓時就有些明白為什麼這些普通的老百姓竟願意為他做出這樣的犧牲。

因為姜凡和他們不一樣。

姜凡從來就沒有將這些老百姓們看做是螻蟻,是草芥。

他曾經寧可用上軍糧,也要開倉賑濟這些百姓的舉動讓洪烈等一眾將領曾心生不解,甚至心生不滿。

軍糧軍餉乃是一軍之根本,但凡是為將者,都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之處。

他們怎麼可能會將軍糧和軍餉用來賑災?這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曾被很多人詬病成為婦人之仁的小侯爺,那時候他一直都默默的沒有開口。

所幸當年還有國公在。

國公同意了小侯爺的建議,後來小侯爺也真的親力親為,將之前用來賑災的虧空也全都補了回來。

興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些百姓便再沒有把姜凡這個肅山關的小侯爺當成是一個外人。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百姓們的戮力一心,才有了肅山關後來那超出常人想象的發展速度。

那個時候,當真是百姓出力,甚至都是在用命來拼。

不到兩年,便徹底將肅山關經營出了一座邊關雄城的底蘊。

“原來在我們根本不曾注意到的地方,小侯爺竟然已經做了這麼多了嗎?”洪烈捫心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