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慣例(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樣,到建成後,試執行一年看看,到時候再根據這個資料標準來,再說我們收費也是向工商財政透明,一查便知,我們的目的是收回成本,等到我們成本收回,就把它歸還你們政府,到時候怎麼收費,那是你們的事,不過我覺得不應該增加百姓的壓力,只收一些養路費即可。”
“嗯,那就這麼辦。”黃友明爽快地答道。
人家唐朝公司投資建設的道路,人家要收回成本,這個收費的設計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誰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工程搞起來,也帶動了當地經濟,一舉兩得。
雙方談了一些分廠跟公路的大體框架,細節的東西不要等唐朝公司的市場部的主任程翔洪過來跟對方談,包括武漢的唐朝動力公司武漢生產基地也一樣。
周至分廠領導人選暫時沒定。
談好了大致的框架,黃友明帶著喜悅回去了。
當天的陝西晚八點整的新聞播報了這一則訊息。
“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晚的八點新聞。”
“本臺訊息,記者從省宣傳部瞭解到,昨天黃記帶著相關部門領導前往武漢跟千鋒拖拉機廠廠長王石商談了一筆投資。”
“大概的框架在當天談成,千鋒拖拉機廠投資兩千萬元在周至建設千鋒拖拉機分廠,建成後可提供一千多個就業崗位……”
新聞還播報了公路的投資。
“唐朝公司公司終於在咱們這裡開分廠了,我要去應聘。”一名青年人說道。
對於唐朝動力公司跟千鋒拖拉機廠的關係這青年還有一些不瞭解的,於是跟大家一說。
原來這名青年人是幾年在北京呆過一陳,對唐朝動力公司瞭解,於是跟大家說了起來。
“我告訴你們,咱們這裡雖然不像武漢那樣是唐朝重卡的組裝廠,可是咱們也不差,千鋒拖拉機那是全國有名的農用車著名品牌,農用車裡面的老大,就拿在北京的總部來說,裡面的工人工資那也是每月三四百塊錢,而咱們是多少,平均也就四五十,少數一百,平均職工也就71塊錢,要是將來誰能夠在裡面上班,那就提前祝賀你,一夜之間奔小康。”那名青年說道。
“那咱們沒戲了。”另外一箇中年人聽到青年這般說,洩了氣說道,“這麼好的工作,肯定是被那些當官的走後門霸佔了呀,官商勾結嗎。”中年人說道。
“這位大哥,你這麼想那你就錯了,這個唐朝動力公司可是來頭不小,所說唐朝動力公司的老闆了就是千鋒拖拉機廠的承包商,王石跟老人家非常熟,聽說王總的辦公室裡就有三副老人家的墨寶,招聘從來不敢有人走後門也從來不開後門,頂多明面是給對公司作出巨大貢獻的員工一個指標而已,招聘上從不開後門。不過有一個條件可以告訴大家,從前幾年的慣例來看,往往招的是對汽車熟悉的青年,咱們其中有誰有這方面的本事,那我先恭喜你了,你就是奔小康的那位。”青年說道。
呼。
大家聽到青年人的話,有些自認為自己摸過汽車的,則追問道:“我早年模過幾天解放,算不算?”
“這個不算,人家要求的是對發動機非常熟悉的人,摸過汽車算什麼本事,我還上過駕駛室呢,我當年去應聘都沒過。”
有些人暗暗記下,回去問問親人不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