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血觀音》之外,前幾位分別是《過春天》、《嘉年華》,以及《騎士》。

《騎士》講的是一名遭受意外的牛仔無法繼續自己的競技生涯,精神瀕臨崩潰。但個性堅韌的他很快就重新振作的起來,試圖為自己的人生尋找新的方向。

相當有獨立電影範兒的作品,從畫面到劇情的完成度都很高,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也是備受讚譽。

如無意外,最終的大獎肯定在這幾部電影中產生。

投完票,王宇從大廳裡出來,溜達到了一個類似沙龍的小空間裡。

幾臺大電視當中間一放,粉嫩嫩,帶著小破站的標誌。

這個區域是短片單元的所在,所有的遊客都能參與投票,選出最終的獲獎者。

不過呢,重複投票也是不可取的,一個手機號只能投一次,應該不會有人為了這玩意刷票吧?

不會吧?

萬年等人拍攝的作品也在這裡播放,他拍了個有點恐怖意味的短片:

一晚,劉思思在家裡看書,忽然停電。

她拿出手電筒,卻發現自己面前出現了一個影子,只有用光照射才能出現,且自己能碰到。

之後,房子裡傳來了怪聲,似乎停電讓什麼東西進入了這個空間。

經過一通驚心動魄後,她回到了臥室,鎖上大門,準備等到天亮。

沒一會兒,電燈亮起,牆上卻出現了一群黑影,手中拿著斧頭、菜刀。

尖叫,畫面一黑,結束。

王宇看完,感覺有點前幾年《關燈後》的既視感,不過質感跟畫面相當出色,看不出是用手機拍攝出來的作品。

那確實,穩定器啥的,加起來購買幾十臺手機了···

也算是數碼界的“為了這口醋包的餃子”。

······

轉眼之間,閉幕式就在眼前,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獎項他們不在意,更在意的,是今晚將要首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平遙影展有個好處,幾個影廳之間的距離很近,園區內就有包括麥噹噹在內的幾家餐廳,要是有心,一天都不用出去。

吃完晚飯,王宇溜溜達達的走向電影宮。

走著走著,他感覺同行的人越來越多。有男有女,有的是從電影宮裡急匆匆出來,有的提著包,從園區外走來,三五成群,兩兩成對,當然也有王宇這樣的單身狗,漸漸匯聚到了露天放映場之前。

入口處多了個小棚子,王宇走到門前,一個胖乎乎的姑娘,胳膊上帶著志願者標誌,非常熟練的拿出個袋子遞給他。

“這是什麼?”

“坐墊、毯子,還有暖寶寶。”姑娘笑道,“這幾天涼了,雖然有地暖,但萬一起風的話很容易感冒的。”

說罷她又拿出個杯子,“出口這邊有熱水,要是冷的話可以過來接,別影響觀眾就行。”

王宇接過杯子,受寵若驚的點點頭,轉身的瞬間,心裡頭已經想好了自己跟姑娘的第三個孩子該叫什麼。

一千多人湧入露天放映場,直至將整個場地全部坐滿。

主創上臺,萬年客串主持人,簡短介紹了一番主創之後,便到了放映環節。

沒有廢話,沒有豪言,有的只是電影。

放映全程都很安靜,偶爾有幾聲低低的驚歎聲,也被音響的聲音壓過。銀幕的光輝在每個人的臉上閃動,映照出一片光怪陸離的奇景:宇宙、地球、火焰、哭喊···

每個人披著毛毯,手裡頭抱著水杯或是暖寶寶。腳下的地面溫暖,但上身的風照樣寒冷。但是他們分明沒有任何的抱怨,年輕或蒼老的臉上都是笑容,如同第一次跟著父母踏入電影院,望著光芒在銀幕上跳動時的表情,那般原初的喜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