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陳大導不玩文藝玩團體操。這是覺得自己比不上老謀子,所以準備從團體操入手?我懂了,這肯定是陳大導憶往昔,想起了當年沒能執導奧運開幕式的遺憾,於是就在電影裡來了一波致敬。人海戰術,大紅大綠大紫,打鼓往死裡打。基本上已經不是中國電影了,典型的好萊塢邏輯的故事,典型的好萊塢節奏。演員裡所有小鮮肉都淪為人肉背景,臺詞都沒幾句。”

“所謂好萊塢經典劇本模式,實際就是爛梗與套路。故事講得無趣,節奏也不好,別甩鍋演員和導演了,誰演誰導,都是爛片。”

“陳大導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自己是借船出海,用好萊塢的船,來運中國文化的貨。看完《長城》我才發現,文化人還是玩不過生意人。是借船出海沒錯,只不過是人家好萊塢用陳大導這艘船,用大甜甜、劉天王等人為槳,運著自己的貨,自己的文化,順順利利的走進了中國市場這片大海。”

講道理,要是《長城》是一個西方背景故事,觀眾看完頂多是罵兩聲故事不清楚,特效還湊合,不至於口碑崩壞到這個地步。

但現在是什麼?

陳凱哥導演,劉德樺、馬特達蒙主演,標題還是“長城”,中國的文化符號長城,由不得觀眾不挑剔。

而且劇本確實一般,不能說爛,就是純粹的好萊塢架構,哪裡哭哪裡笑都有定式,看起來就非常無趣。

往日裡包裹著一層西方外衣,遠觀起來尚可。一旦放在中國語境下,那就扯淡了。

為啥?咱們懂啊!

老頭老太太能被心腦方矇住,能信什麼“做了個違背祖宗的決定”,你一個醫學系大學生能相信?

就是這個道理,往往自己越熟悉的文化符號,在審美上就越挑剔。

它太美,太熟悉,以至於要求更高。

《長城》顯然就沒能達到觀眾的預期,這就跟《功夫之王》差不多,大家期待的是程龍李連結打打打,天仙蓮花美美美,結果你弄出來一個屌絲男主拯救天庭?

你特麼配嗎?

還是那句話,美國人拯救世界的故事,只能在西方語境下看起來不出戲。要是放在別的地方,鐵定被噴的體無完膚。

我們泱泱大國,幾千年的積累跟軍事戰術,結果來個了鬼佬就比幾十萬大軍都有用?

幫助可以,拯救?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吧!

就在票房和口碑兩極分化的冰火兩重天中,《長城》順利走過了一週。相比於首日過億的好成績,後續的票房走勢相當不妙。

口碑的影響相當大,豆瓣、微博等地方,不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都是一邊倒的差評,從陳大導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團體操模仿,到毫無驚喜可言的劇情,口碑徹底血崩。

這部電影的成本號稱1.5億美元,光是馬特達蒙一個人就拿了2000萬美元,再加上特效花費跟陳大導的酬勞,這個數字絕對沒誇大多少。

海外的發行直接由傳奇負責,12月並非好檔期,故要推遲至明年二月份。

跟國內相似,電影北美上映後同樣被無情嘲諷,不管是白人還是華裔,都對電影不滿意。

華裔演員吳恬敏更是直接在推特上發表了一篇長文,抨擊製片方為了票房,讓馬特.達蒙成為拯救中國的男主:“我們需要馬上停止只有白人才能拯救世界這種種族主義的神話了···我們的英雄不長馬特·達蒙那樣”。

現在陳導還不知道未來的事情,還在為國內口碑崩盤而頭疼,順便期待著《長城》在北美的表現能超過《英雄》。

這倆人,還真是相愛相殺···

嘖嘖!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