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明星陣容(第2/3頁)
章節報錯
似曾相識的呼喊,似曾相識的人潮洶湧,還有似曾相識的長槍短炮。
不多時,戴著墨鏡的劉思思從出口走出來,媒體瞬間沸騰,瘋了似的往前擠,
“思思,恭喜你們得獎,有什麼感受嗎?”
“思思,《愛樂之城》有計劃引進嗎?”
“萬年未來有什麼計劃,會參加明年的奧斯卡嗎?”
跟著陳總鍛鍊些日子,外加每天跟萬年鬥嘴,劉思思現在的口條利索了不少,分分鐘把幾個記者的問題回答乾淨。
而不少記者還在四處張望,不見目標,便又問,“萬年怎麼沒出來?”
“他啊,去了多倫多,得參加電影的宣傳。”
劉思思隨意答了一句,便跟在安保人員身後,顛顛上車離開。
“···”
記者無語,這貨怎麼就這麼欠呢?拿個獎,回家吹吹牛不好嗎?每次都跑的不見人影,連個專訪都撈不到。
萬年現在確實在多倫多,一方面是為了把獎盃送給石頭姐,一方面則是參加《愛樂之城》的宣傳。
多倫多相比於歐洲三獎,對沖奧之旅的影響要更大一些。
這裡並不是競賽制,而是展映制,這也就決定了,多倫多電影節的定位是市場,而非曲高和寡的藝術。
來到這裡的劇組,有些是為了之後的衝奧造勢,更多的是為了賣片。
而多倫多的獎項自然也更加青睞那些衝奧面向好的作品,畢竟是拿這個當作噱頭。近兩年,多倫多的風頭雖然被威尼斯搶去不少,但最根本的市場卻十分穩固。
人家背靠北美電影市場,片商如雲,威尼斯那邊連個正兒八經的交易市場都不完善。再看看今年那部四小時的金獅獎電影,哪個片商吃飽了撐的才買那玩意,最多也就是出dvd直接銷售,別想在院線上映。
奧斯卡不一樣,更青睞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兼具的作品。當然,社會價值和政治正確要更加重要一些···
一個健康的,有知名度和公信力的電影節,應當跟市場是互補的。
高票房的商業片,本身就有人關注,無需藉助奧斯卡貼金。
而得不到關注的文藝片,也能憑藉奧斯卡的光環實現在院線的長期放映,長此以往便能形成一個相對更加健康的市場氛圍。
商業片能賺,藝術片也能賺,這樣人家才捨得投資。
看看金雞,簡拔無人關注的藝術片倒是做到了,但獲獎電影基本沒人聽過,對市場的影響力幾乎為零。
看了奧斯卡,觀眾會去找《寄生蟲》、《月光男孩》、《三塊廣告牌》等電影,會對這些獲獎文藝片產生興趣。
看完金雞,呵呵,這特麼什麼電影,聽都沒聽說過。
要看公信力和影響力,就去看看頒獎之後,那些獲獎電影有沒有人去關注和求種就成。
萬年見過求《感官世界》的,還真沒見過求《明天我愛你》的。
對於國內大多數電影導演來講,多倫多電影節的影響力也已經超過歐洲三大,又或者說,多倫多比較容易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