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學好(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為引人矚目的,自然是萬倩的出色演技了。為了將瑪莎這一複雜的、且主要靠內心戲和微妙表情演繹的角色能夠完美呈現,她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調研,瞭解孕婦的行動細節,瞭解很多失去孩子的婦女真實的心態。
不但在臺詞表現上讓觀眾體會到她的憤怒和被孤立感,更是從她的眼神和舉止中看到與角色熨帖的悲劇底色。
正是因為這種深入社會矛盾的銳利,外加對殘酷現實的血淋淋展現,才讓電影成為了今年戛納的獨特存在。
同樣是女性題材,於佩爾的《她》剛硬冷厲,萬倩的《女人的碎片》則是內斂壓抑,臺詞不多,但處處透著孤立中的反抗,更具備悲劇性和感染力。
待到放映結束,全場掌聲如雷。
······
“電影節剛過半程,《女人的碎片》就已經吸盡評審的目光:開篇半小時的分娩場面觸目驚心,全場觀眾目瞪口呆的看著螢幕中的女子呻吟喘息嘶吼咆哮,之後萬倩的演技依然碾壓眾人,把女人的痛苦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現給觀眾,高斯林在女主面前頓時淪為花瓶男,全程只有不停大哭。”
“上來的長鏡頭有多麼不安、痛苦、讓人不適、令人窒息,那麼之後的每一個橫搖、特寫、推鏡甚至放空,每一片雪花、每一塊冰凌,每一隻果核、每一句話,都是它破裂的殘片,鋒利閃耀,一片一片都是不安,痛苦、讓人不適、令人窒息。伊莎貝爾,你今年最大的對手出現了。”
國內評論界更是開始瘋狂吹捧:萬倩從影以來最出色的作品,不拿影后沒天理巴拉巴拉。
然後,媒體們意識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若是拿了影后,那萬倩就是第一個實現歐洲影后大滿貫的華人演員,這可比什麼國內大滿貫來的高杆多了!
不過呢,他們倒是也沒瞎吹,畢竟有去年萬年的前例在先,頒獎禮前一通狂吹大滿貫,結果最後拿了個金棕櫚···
就有種期待的是中彩票,結果迎來的是繼承千萬家產。雖然都是好東西,但總歸還是有點不得勁。
幾日之後,競賽片全部放映完畢,場刊照例開始今年的押寶環節。女演員方面,《她》中的於佩爾,《水瓶座》中的索尼婭·布拉加以及在《女人的碎片》中奉獻出完美表演的萬倩自然是最大的熱門。
戛納親兒子多蘭今年也帶來了新作《只是世界盡頭》,風評不佳,據說首映時滿場噓聲,也是很尷尬。
至於最高獎金棕櫚,場刊一致認為將在《她》、《女人的碎片》、《帕特森》以及《託尼·厄德曼》中產生。
順便一提,帶著《最後的模樣》入圍主競賽的西恩·潘得到了史上主競賽影片最低分:0.2,也算是創造歷史。
閉幕式當晚,毯星散去,電影宮的紅毯前,華人面孔只剩下萬倩、盧燕以及黃璐。
黃璐當年因為《盲山》在戛納出名,之後也出演了不少電影,但知名度卻還是那樣。這次她擔任女主角的新加坡電影《一隻黃鳥》入圍了國際影評人週,算是少有的幾個帶作品前來戛納的中國演員。
幾人也不熟,打了個招呼便各自走上紅毯。
頒獎禮還未開始,記者們便騷動了起來。
萬倩問了問公司的翻譯,原來是肯·洛奇在一小時前被組委會緊急召回,之前他還以為自己要一無所獲。
現在記者都在說,《我是布萊克》拿金棕櫚估計是板上釘釘了。
老姐還挺意外,那部電影整體風格要更加平淡,跟戛納的前衛叛逆氣質並不搭調,之前的場刊評價也相當一般。
在騷動中,頒獎禮正式開始。
評審團主席喬治米勒上臺致辭,這位是《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的導演,算是純真的好萊塢型別片導演。
一番講話後,獎項如流水般發出去一堆,今年主競賽再度設了評審團獎,獲獎者是《美國甜心》,一部美式公路青春片。
臺下有點騷動,《美國甜心》在之前的口碑並不好,許多觀眾都無法接受這部太過情緒化的電影。
似乎今年的戛納電影節是誠心跟場刊大眾對著幹,評審團大獎頒給了口碑極差的《只是世界盡頭》,最佳導演甚至於還搞出了雙黃蛋:法國導演阿薩亞斯以驚悚片入圍主競賽,首映場即迎來全場噓聲,而蒙吉的《畢業會考》本來劍指金棕櫚,結果和阿薩亞斯被迫同分一塊豬肉。
很快,克里斯滕·鄧斯特上臺,準備頒發最佳女演員獎。
“獲得第69屆最佳女演員獎的是···”
只見她拆開信封,極為真實的皺皺眉,道,“賈克琳·喬斯···”
全場譁然,鏡頭也對準了這位菲律賓女演員,只見她臉上掛滿了驚訝,完全沒預料到自己能拿獎。
緊跟著還有高潮,只見克里斯滕搖搖頭,又道,“萬倩···恭喜兩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