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鏡面農夫(第1/2頁)
章節報錯
商業片重視節奏,如何能讓觀眾激動起來,已經成為好萊塢眾多編劇所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就像《登堂入室》裡說的那樣,所謂創作,就是讓主角去進入一間屋子,在這個過程中,他需要克服一重又一重的困難,發生一次又一次的成長,如此才能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覺得“哦!這個人真的變強大了!”
從開篇到現在,《中國太陽》設定了三個情節上的困境:第一次是水娃在工作中撞破玻璃,可能讓他一年的工作白乾。第二次是看到中國太陽,內心對太空產生嚮往。第三次就是接下來的情節,莊宇推薦水娃去“擦太陽”。
徐徵的戲份開始增加。
他帶著寶強來參加高層領導人的會議,領導要求僱用高學歷人才去清理太陽,認為只讀過小學的寶強是個“文盲”。
如此矛盾就出來了,徐徵要如何說服領導?
“我早就料到各位會有這種反應。在座的,除了這位清潔工之外都具有博士學位,那麼好,就讓我們看看各位在清潔工作中的素質吧!請跟我來。”
徐徵帶著眾人上了天台,領導們覺得不對,這裡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群蜘蛛人,帶著裝備等待著。
“現在,我就請大家體驗一下水娃的工作。”徐徵臉上帶著熟悉的壞笑道。
於是那些蜘蛛人走過來給每一位與會者紮上安全帶,然後領他們走到樓頂邊綠,使他們小心地站到十幾個蜘蛛人作為工作平臺的小小的吊板上,然後吊板開始慢慢下降,懸在距樓頂邊緣五六米處不動了,被掛在大廈玻璃牆上的與會者們發出了一陣絕不摻假的驚叫聲。
這裡鏡頭轉為了第一視角,與會者們腳下的高樓大廈,反射著陽光的玻璃幕牆,呼呼作響的風聲,一切都藉助3d技術和imax技術毫不打折扣的傳遞到了觀眾的身上,全場響起了低聲的驚呼聲。
“你個混蛋!快拉我們上去!”
“你們每人必須擦完一塊兒玻璃才能上來。”
領導們:擦玻璃是不可能的,只能靠著尖叫和怒吼勉強維持生活這樣子。
接著,一個鎮定自若的人吸引了寶強的目光。只見他開始擦玻璃,動作沉穩,兩隻手齊上陣,完全沒拉著什麼東西來讓自己安心。
面對他的疑惑,徐徵小聲解釋道,“那是翟志剛,神州七號的一名宇航員,也是中國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宇航員。”
“翟將軍,眼前的工作,真的比你們在軌道的太空行走上容易嗎?”
“如果僅從體力和技巧上來說,相差不是太遠。”
徐徵接著道,“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庫克發現了澳洲,但這些新世界都是由普通人開發的,這些開拓者在當時的歐洲處於社會的最下層。
太空開發也一樣,國家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把近地空間作為第二個西部,這就意味著航天事業的探險時代已經結束,它不再只是由少數精英從事的工作,讓普通人進人太空,是太空開發產業化的第一步!”
“好了,你說的都對,快把我們拉上去!”
就這樣,水娃和他的蜘蛛人同伴來到了航天基地,準備接受訓練。
······
三個月之後,航天基地,大團的白霧中,太空梭探出頭來,載著寶強跟他的夥伴們,轟鳴著開上藍天。
太空梭上,寶強呆愣愣的望著舷窗。
只見窗外的天空中,藍色緩緩變深,抹上一層紫羅蘭的色彩,又化作深沉的紫色,最終完全變黑,星星也出現了。
此時鏡頭轉向太空梭外,嗡嗡作響的風聲忽然消失,一切都變得寂靜。
在飛機的上方,中國太陽終於第一次露面。
銀白色的反光鏡佔據了黑色星空的大部分面積,太空梭如同是飛行在巨大銀色穹頂下的一隻小蚊子。
鏡頭又轉回飛船內,從水娃的視角繼續望著遮天蔽日的中國太陽。觀眾也好,水娃也好,都漸漸體會到鏡面的巨大:它已佔據了窗外的所有空間,一點都感覺不到它的弧度,他們彷彿飛行在一望無際的銀色平原上。
距離在繼續縮短,鏡面上出現了太空梭的倒影。可以看到銀色大地上有一條條長長的接縫,這些接縫像地圖上的經緯線一樣織成了方格,成了能使人感覺到相對速度的惟一參照物。
漸漸地,銀色大地上的經線不再平行,而是向一點會聚,這趨勢急劇加快,好像飛機正在駛向這巨大地圖上的一個極點。
極點很快出現了,所有經線接縫都會聚在一個小黑點上,太空梭向著這個小黑點下降,接近,放大,那黑點竟是這銀色大地上的一座大樓。
這座大樓是一個全密封的圓柱體,操作中國太陽的工作人員,在無重力環境下研究的科學家,還有他們這些未來的“鏡面農夫”都將住在這裡。
趙媛媛飾演的科學家是這段劇情裡戲份最多的。
她是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霍魯斯的學生,跟隨自己的老師來到這裡進行研究。
鏡面農夫們艱苦的工作著,太空中雖然沒有大風,但是有更加危險的隕石、太空垃圾和太陽磁暴。
他們疲憊,工作完回到宿舍倒頭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