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安靜(第1/2頁)
章節報錯
戛納很小,小到步行就能從酒店來到電影宮,這也是一個正常電影節的標配。若是買票需要去東三環,放映要去西四環,見面會要到市中心,那你放心,這電影節鐵定是個廢物點心。
回酒店的路上,賈科長一直很沉默,趙滔本來以為這個男人在獲獎之後會高興一點,誰知道從酒宴出來,他就成了這個德性。
她想了想,在酒宴的最後,是那個萬年在跟老賈聊天,對方說的天花亂墜,老賈卻是沉默不語。
難不成,是對方狗眼看人低,當場羞辱的戲份?
不可能啊,這倆人一點交集都沒有。要是拉關係,那得拉到平行世界去,能有什麼矛盾?
不是矛盾,那難道是合作?
也不對啊,那公司不缺導演,文藝的有,商業的有,老賈這樣的,說句不好聽的,人家還真不一定看得上。
回了房間,老賈扔下身上那件亮閃閃的西裝,坐在窗前發呆。
腦海裡,那個清亮的聲音還在迴響著。
“京城電影節定位跟上影節衝突,從來都不成氣候,未來也舉步維艱。first影展在國內外名氣很大,但缺少官方的背書,始終不夠安穩,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出事。”
“比如說聖丹斯電影節,電影和旅遊業共同吸引遊客,均分紅利,經濟可以發展,電影得到支援,一舉兩得。我計劃是這樣的,找一個適合旅遊業發展的地方,旅遊搭臺,電影唱戲,政府背書,共同建設,這樣才能長遠。”
“哎呀,別想了,平遙就不錯。您的電影都是晉省背景,寧皓也是晉省人,四捨五入一下,咱們也都算老鄉。古城有旅遊業,但是經濟發展不太好,正好缺一個電影節來吸引遊客。”
“定位這可太好找了,京城滬上標榜國際性,咱們不能重複,最好還能團結可團結的力量。非西方世界這個範圍就很合適,這兩年伊朗電影有很多不錯的作品,剛好可以拿來展覽,跟十二大也不衝突,兩全其美!”
“首先為年輕電影人服務,創辦規範化的工業教育和美學教育,不能讓年輕人迷茫著被市場吞噬。其次為電影工作者服務,將他們的優秀電影創作介紹給觀眾。最後是為影迷服務,讓影迷能有一個完美的電影展體驗。我們會增加很多公眾接觸面,讓更多的市民、影迷融入到電影展氛圍之中。大熱的商業片、小眾文藝片,學生的作業片,到時候都可以展覽。”
“哎,你怎麼了?”趙滔的聲音把他從幻想裡叫醒。
經過這麼多年社會的毒打,賈科長也變成了老油條。但是,聽著那小夥子的煽動,他心裡還真有點怦怦跳的意思,像是當年在汾陽,燒香拜盧米埃爾兄弟時候的感覺。
“滔啊,你說,咱們能不能辦個電影節試試?”
“你瘋了吧?”
趙滔身子一顫,第一感覺是這貨發瘋了,就跟當年拍《站臺》的時候似的。
“怎麼就瘋了?別人辦得,我辦不得?”
趙滔沒好氣道,“在國內辦民間電影展,不定什麼時候就被當成非法組織給取締了。再說了,人家現在不讓隨便頒獎,你還電影節?拿個金馬車把你燒糊塗了?”
“那咱就掰扯掰扯,第一,人脈,我老賈不說門生遍天下吧,在三大影展也都是有人的。”
“嗯!”
“第二,政府。你記得咱拍《山河故人》的時候,來的那幫人嗎?”
“記得啊,你不說是政府的嗎?”
“對啊,這就叫官方背書!那幫人最開始想找我,學馮曉剛弄什麼電影公社,讓我給拒了。”
“嗯,第二點,算你滿足了。然後呢?”
“今晚那小夥子就是第三點,商業力量!”
趙滔想了想,嗯,確實,人家公司市值如今破千億,確實是商業力量。
“然後呢?”
“這還不夠?官方加商業,再加上能拉過來的國際人士,一個電影節還不是手到擒來?”
在國內辦大型活動,需要的也就是這幾樣:第一,政府背書,要不隨時會出事;第二,資金支援,誰也不會關注一個窮得叮噹響的活動;第三,某種意義上是最重要的,有人來捧場,唱堂會嘛,冷冷清清的誰在乎?
只要這三點搞定,剩下的也就是水到渠成的慢慢深化影響力,只要不出現什麼嚴重錯誤,活下來不成問題。
“唉···”
趙滔嘆口氣,“好不容易不折騰地下電影,那小孩一說話,你這是又要往另一個坑裡跳。”
“別抬舉他,這個想法我早就有,只不過一直沒想通而已。”
賈科長嘆口氣,又道,“他剛才有句話說的不好聽,但還挺有道理:您的時代是小縣城的時代,青年們迷茫的活著,墮落著,然後毀掉自己···”
那時候,萬年笑著說,“我沒說一切都變好了,有人還是在墮落著,不過方式不一樣了。您能拍出為了生活去偷東西的縣城青年,但不一定能拍出為了買水貨手機往返於內地和香江的商販。這些需要交給年輕人,需要交給當下的導演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