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做個人吧(第1/2頁)
章節報錯
“獲得第63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是——《白日焰火》,刁一男。”
“嘩嘩譁!”
宣佈的一瞬間,整個場內沸騰,隨行的國內記者都在歡呼。
這個訊息如同一針強心劑,消除了眾人十幾天來的疲憊和辛苦。
2月7日,第6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
柏林電影節向來都是華語電影的福地,近兩年,第五代和第六代雖然略有失意,但也有寧皓等人接過衣缽,繼續征戰金熊。
今年亦是如此,主競賽單元有刁一男的《白日焰火》,在展映及其他單元中,還有楊瑾導演的《有人讚美聰慧,有人則不》入圍兒童單元水晶熊獎,周燕的《巴比倫少年》入圍短片競賽單元等,但皆無收穫;彎彎電影方面,《逆光飛翔》入圍青少年單元水晶熊獎,範小萱主演的《明天記得愛上我》在“全景”單元進行展映,《甜·秘密》則在論壇單元進行展映。
值得一提的是,賈科長監製、權聆自編自導的故事片《陌生》入圍青年論壇單元,這也是上影節創投作品中,首部入圍國際三大電影節的作品。
“恭喜!”
電影宮臺下的老外十分羨慕的看著他們,跟著記者的樣子,念著刁一男的名字,有的媒體乾脆湊過來詢問他們的看法,順便開啟場刊看看這電影的評分。
一看,《白日焰火》,2.3。
這個評分算是中游,前幾天,媒體發回國內的通稿標題都是“電影節場刊評分出爐,華語競賽片低迷”。
不過,也正是如此才促成了結局的裝逼打臉式效果,分外的激動人心。
記者們也沒空搭理,一個個興奮的在隨身攜帶的電腦上碼字,儘快把訊息傳回國內,搶佔頭條。
偶有幾個網不太好的,還低聲罵兩句“臥槽”。
黑衣長髮的刁一男上臺,從王家韋手中接過金熊,自信滿滿。
“難以置信,看來這個夢是一直醒不了了。感謝我們的團隊,你們都很棒。我要特別感謝我的製片人vivian,我們合作已經8年。之前是一個藝術電影,她也是編劇,沒有她也許就沒有這個電影。我也要特別感謝青年影視對我們的支援和投資,陳倩蓉女士給了我絕對的創作自由和拍攝自由。今天晚上的榮譽,屬於我們大家,屬於電影,屬於一切,我愛柏林。”
老外的記者們也特驚訝,去年上臺的有兩個華人,一個是影后,一個是最佳導演,今年上去則是一個長頭髮,渾身散發著“無所謂”氣質的文藝老男銀和一個瞅著就像壞人,渾身散發著荷爾蒙的髮際線上移老男銀。
怎麼?張一謀那個電影藝術家井噴的時代又來了?
當晚的慶功宴上,大半夜仍然戴著個墨鏡裝逼的老王也出現了。
甫一露面就吐出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猛料:評委幾乎是一看片就決定這是最佳影片了,而且對於男的戲份也特別認可,但是不可能把那麼多獎都給一部電影,略有遺憾。
此話一出,全場震撼,恁牛逼呢,那得趕緊採訪一下···
宴會上,媒體都在圍追堵截刁一男,還有不少片商和大大小小的的各類電影人組織向他發出邀請。
一夜之間,王曉帥夢想中的“藝術與商業共存”的新形態電影似乎直接出現在了世界上。
留著黑色犯罪電影的血液,但是在表現上又極為文藝,獲得歐洲三大之一的柏林電影節認可,《白日焰火》儼然成為了藝術電影的終極形態。
《白日焰火》柏林獲獎之後,玩藝術的導演們都在微博上為他的藝術成就吶喊助威,期待商業回報的投資方們則雄心勃勃要一探市場水深。
講道理,王曉帥雖然喜歡噴人,但是有一段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戈達爾的《精疲力盡》是藝術片,當時他使用的“跳切”手法震驚世界,後來這個手法被大量的商業片使用。因為藝術片在電影語言和技術上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和開創性,所以它一直是商業電影的基礎和哺育者。直到今天,戛納、威尼斯、柏林電影節都是在尋找新的電影語言。千萬要記得,土壤如果沒有了,今後商業電影的發展也會因為營養不良而枯萎。”
藝術電影創造電影語言,而商業電影則使用那些“適於觀賞”的視聽語言,來講述一個出色的故事。故事是內功,而電影語言是招式,配合起來,那便是無數電影人追求的最高目標:三性統一,雅俗共賞。
當然,這個目標想想就得,三架馬車也好,歐美的一票老表也好,都沒能實現。
······
轉眼過了十五,滿街的大店小攤再度開張。
下午,天色有點陰沉。
冷風呼呼吹,小店裡卻是熱氣燻人,屋裡白霧繚繞,幾張不大的桌子坐滿了人。
靠窗的小方桌上,酸菜白肉鍋咕嘟咕嘟沸騰著,煮得透明的粉絲吸滿了湯汁,吃一口比肉都香。
寧皓捧個碗,呼嚕呼嚕吃的正香。
對過的萬年拿著筷子,晃晃悠悠的挑起一串粉絲,還沒往嘴裡送,手一鬆,粉絲掉進了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