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鋼鐵俠3》的上映,前幾日戰得火熱的《調音師》和《致青春》立刻啞火。

僅僅五一當天,《鋼鐵俠3》就拿下1.3億票房,重新整理了國內首日票房排行榜。之前的第一是年初的《降魔篇》,首日8400萬。

隨著票房的攀升,該片在全國二十重鎮的排片量也逐步上漲,上映第一天已經接近了四成,第二天則增長到42%。

《調音師》口碑不錯,雖處在《鋼鐵俠3》的壓制之下,第二週進賬也超過了3億,上映10天票房勇破5億。

而除了對於英雄情懷和出色特效的讚揚之外,網路上對電影中的“國內特供劇情”也是一片吐槽。

由於首次在好萊塢英雄片中引入明顯的中國元素,《鋼鐵俠3》在內地上映的“特供版”要比國際版多出3分鐘,從影片上映首日的反響來看,大部分觀眾認為如此“特供”完全沒有必要,多出來的三分鐘反倒是印證了“強扭的瓜不甜”。

在“特供版”中,王雪祈扮演的吳醫生開場就有戲份,中途還打電話給鋼鐵俠的電腦管家賈維斯,提醒鋼鐵俠注意身體。

在片尾王雪祈則與小胖扮演的醫生吳佳琪有一分鐘左右的對話。

根據網友的統計,王雪祈大約有八九句臺詞,而小胖僅有三句,兩人純屬“打醬油”,憋尿上場,讀秒閃人。

兩位“醫生”更犯了“先消毒再戴手套”、“披散長髮上手術檯”的錯誤,不少網友吐槽“鋼鐵俠沒被細菌感染死在手術檯上真是命大”。

此外,國內某知名乳製品廠商在結尾處的植入廣告也十分扎眼。

網友“明knight”有些氣憤地表示,“《鋼鐵俠3》的中國元素讓我噁心到家了,片尾處硬插牛奶廣告,王雪祈和小胖的對話聽了一陣反胃。”

而“q醬”則告訴記者,片尾兩人對話中用中文說的“英雄拯救世界,我們拯救英雄”的臺詞雷翻了許多觀眾,“太雷人了,完全就像切換到另一部影片一樣,為了露臉而露臉。”

特供情節和角色這種事情,從合拍片興起之後就屢見不鮮。

從去年《環形使者》裡許青一句臺詞都沒有的花瓶,到特供不成反倒是被抗議,最終只刪的就剩一張大姚海報的《黑衣人3》,再到據說要加入國內演員的《變形金剛4》,層出不窮。

順帶一提,經過公司跟布倫屋的一通操作,《變形金剛4》的蘇月明這個中國角色最終花落萬倩,蓮花估計是沒指望了。

特供版的存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約成本。因為一部好萊塢電影以進口片的身份進入國內,製片方最終能拿到的票房比例為25%。

但如果能拿到“合拍片”的身份,片方則可享受與國產片一樣的43%的分賬比例,於是許多好萊塢片都想獲得“合拍片”身份。

但去年國家電影局出臺了“合拍片”的新標準規定,“中方出資比例一般不少於三分之一,且必須有中國演員擔任主要角色,並需要在中國取景。”

這個標準是為防止“偽合拍片”的產生威脅到國產片。如此一來,大部分好萊塢電影就無法冒充合拍片享受高分賬比例,為了不失去市場,只好做特供版。

估摸著,上頭也是因為當年被香江坑了一波,這才想起來限制一下。

不過沒卵用,你上頭限制,下邊的巨頭們反倒是利用這個規定,出門去“賺洋人的錢”。

說的就是你,大老王!

現在還是國內演員露個小臉,未來更二逼,《藍精靈2》植入達人秀,《星戰7》在國內發行時,請鹿含當代言人,《環太平洋2》的尬講中文,最後吹一波“中國拯救地球”。

只能說,好萊塢這一溜操作就是證明了一件事:有錢能使鬼佬推磨···

······

萬年的行程很緊。

拍戲回來,首先要參加《調音師》的宣傳,沒幾天還要去戛納溜達一趟。

這次要去的人不少,劉思思、柳亦非、萬倩還有闞青子,都有作品。只有萬年最閒,就是去賣片的···

夜,小區。

四隻貓在大沙發上一字排開,有團成球的,有舒展成條的,還有下半身向左,上半身向右作舞娘狀的,不一而足,總之就是霸佔了大沙發,萬年敢怒不敢言。

他出門兩三個月,一回來,小媳婦便是手段齊出,有時穿衣服,有時不穿衣服,有時穿一半衣服,跟艾莉似的···

天氣已經變暖,客廳開著窗,時不時有微風吹過,便帶進一陣花香。

大沙發被四個惡霸所佔領,萬年也就只能坐在小沙發上,抱著膝上型電腦摸魚。

最近公司的網遊《升級》已經開始公測,萬年進去試了一下,還算湊合,總體來說,就是一個換皮版的apex,武器變成了提前預設的各種改造器官與武器,而縮圈方式變成了不斷靠近的奈米機械,最佳化也不賴,筆記本能帶的動,畫風足夠賽博朋克,不像別的網遊,一股子化妝過分的油膩風。

萬年搖頭晃腦的開了一局,很快啊,不到三分鐘,他就被一個帶著猩猩臂——一種近戰動力拳套的角色給錘爆了,恥辱下線。

“就這?遊戲高手啊?”

劉思思坐在他大腿上,而電腦則放在她大腿上,倆人跟套娃似的膩在沙發上不挪窩。

“都怪你,把我腿壓麻了!”萬年果斷甩鍋,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劍的速度,魔尊重樓誠不欺我。

“淨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