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賀歲檔從11月29日至翌年的2月14日,歷時78天,堪稱史上最長。

內地賀歲檔之所以能佔據這麼長的週期,是因為國人不僅有過聖誕節和元旦的習慣,更重要的農曆新年也是不可替代的頭等重要節日,再配合上2月14日的情人節,內地賀歲檔逐漸也就形成了結合東西方重大節日的超長檔期。

各大檔期中含金量最高的賀歲檔,一直是兵分兩路。前半程從11月末、12月初到元旦小長假結束,為期一個月左右,特點是短促但爆發猛烈,國產片當家,國內電影市場重要票房紀錄大多誕生於此。

即將到來的揭幕戰,堪稱兩個“空前”:陣容空前豪華,局勢空前混亂。

馮曉剛的《1942》和魯川的《王的盛宴》同日上映,單看陣容和宣發,兩片任選一部都足以撐起揭幕戰,更何況還有兩部引進大片攪局,早一週上陣的李銨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2012》3d炒冷飯版先聲奪人,首週末共拿到2億票房。

花藝對《1942》寄予厚望,但是,前有李銨好評如潮的《少年派》珠玉在前,後有青年影視的《夏洛特煩惱》狙擊,讓市場和媒體對於這部講述民族災難的電影著實不太看好。

《1942》這部電影讓人們認識了歷史,但形式上過於電視劇化、內容上歷史觀殘破,在其中馮曉剛失了態度。

6月的釋出會上,對於業內專家不看好《1942》票房一事,馮曉剛並不服氣,“大家不看好這樣一個逃荒題材,但事實又會讓很多專家大跌眼鏡,這回他們會把眼珠子跌出來。歷史一次次地證明,我沒說過大話!”

小鋼炮這個人,對於電影是很有誠意的,在還沒狂到沒邊之前,從電影的細節上可以看出他的用心來。

但是呢,就藝術表現能力上來講,老謀子和陳大導確實要比小鋼炮來的出色。

同樣是歷史題材,《十三釵》不管是畫面還是藝術上都要勝過《1942》,前者算是偏向藝術片的商業片,後者只能被說成是,沾點黑色幽默的紀錄片。

他想營造出一個有深度的故事,但是劇本並不給力,所以它顯得流於表面。沒有歷史視野的資方、導演、編劇,無論如何也無法實現對歷史的總結和把握。

而《王的盛宴》同樣不是一般貨色,上映首日評價以負面居多,很多觀眾表示難以接受導演過於舞臺化和戲劇範的處理方式。

就比如劉葉在電影裡的表現,他其實是個戲路特窄的演員,從《那山那人那狗》開始,他的表演路子就是自然、真實,不做作,敏感、羞澀,小公舉。

《藍宇》、《畫魂》、《巴爾扎克與小裁縫》都是這個路子,他表現也很好,人物既渺小卻又敏感熱情,內心充滿矛盾和掙扎,卻又帶著蓬勃的生命力。

可是呢,新世紀的導演們都是些喜歡亂搞的怪蜀黍,單純可愛的劉葉,興許是為了擴充套件戲路,便先後接了《無極》、《黃金甲》、《王的盛宴》。

新世紀四大爛片,就差一個《夜宴》他沒參與,突出一個悲劇。

他的戲路是真實自然,但是《王的盛宴》偏偏是一部舞臺劇風格極重,極為做作和意識流的電影。

表演路數的不合適,外加劉邦一口一個“他媽的”,完全破壞了劇情的連續性,一點沒有歷史的厚重感。

營銷的時候對標《鴻門宴傳奇》,號稱古裝大片,結果年輕觀眾一進門,發現是一部意識流先鋒話劇。

“我叫劉邦,今天是我第一次見到項羽,我當然不知道,日後我們會成為出生入死的兄弟,我更不會知道,再後來我們會變成水火不容的敵人。“諸如此類王家韋風格的獨白在片中不斷出現,讓觀眾誤以為看的是古裝版的《阿飛正傳》。

到最後,為了古裝大片動作場面而來的觀眾,發現影片中,動作場面極少,偶有幾幕戰爭場面,也多為敘事所需,打鬥皆不為重點。

為了三大男神貼身對戲而來的觀眾,發現三位帥哥全片都被盔甲、凌亂的頭髮和鬍子、滄桑的老年妝給武裝的面目全非,很難見其真容。

兩部電影同時上映,也同時遭遇如潮的惡評,《1942》首日票房2600萬,《王的盛宴》更慘,只有不到800萬。

看似刺刀見紅,拼的你死我活,實際上菜雞互啄,都是為了後續電影上的開胃菜。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12月12日,《夏洛特煩惱》就要上映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