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組團來坑(第1/2頁)
章節報錯
first影展最初叫京城青年電影展,創立於2006年,最開始在京城舉行,2011年搬家到了西寧,並且在今年確立了入圍提名的評價體系,正式有了點影展的樣子。
今年算是first影展第一回正經評獎,主辦方慌的一批,去年來了寧皓和萬倩,逼格高高的,今年總不能一落千丈吧?
於是乎,主辦方遍撒英雄帖,邀請了各路英雄豪傑來參加。
最終的評審團陣容十分豪華:主席是擔任過《霸王別姬》製片人的許楓,評審團成員則包括閆妮、蘆葦以及曹保平等國內大牌。
等到萬年他們從京城出發的時候,影展的展映環節已經結束,苦逼的忻玉昆只能在製片人的幫助下勉力完成了展映和見面會,最大的金主不知所蹤,搞得挺尷尬。
不過,《心迷宮》在影展上的評價相當不錯,曹保平很喜歡這種電影風格。
他本身就是犯罪片大拿,《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包括後來的《烈日灼心》都是國產犯罪片佳作。
估摸著,《心迷宮》也能拿下幾個大獎。
······
7月28日,西寧。
幾個小時的飛行之後,萬年就從三十多度的京城來到了二十多度的西寧,涼爽舒適的一逼!
從飛機上看下去,西寧周邊被沒有草木的荒山環繞,盤山路也並不優雅細緻,透著粗獷和簡易的氣質。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正在開發的痕跡。
“你好,寧皓導演,萬年先生,黃博先生!”
剛走出機場,立即有人上前問候,“我是影展的志願者,過來帶幾位前往現場。”
“哦,你好,謝謝!”
萬年跟對方握握手,便提著行李箱上了車。
西平郡的夏天涼風習習,跟內地的絕大多數城市不一樣,在這個被油菜花和蒼藍湖水裝扮著的城市中,電影也卸下了鎧甲,露出了最原始也最單純的表象,在這裡沒有票房和衝突,只有藝術品和一幫欣賞藝術品的年輕人,分外單純。
不同於京城和滬上等主流電影節,first身處娛樂產業和文化氛圍並不繁榮的西寧市,近兩千公里物理距離上的遙遠讓許多普通電影觀眾、從業者望而卻步,而即使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抵達西寧,“距離感”也始終存在。
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隨處可見開發和建設的遺骸。組委會安排的酒店是西寧的海湖新區,偏郊區,寂靜,人煙稀少。實際上城市中心十分繁華,和其他現代化城市別無二致。
不過,也正是這種氣氛讓這裡有些與眾不同。萬年去過的影展,要麼就是人聲鼎沸如戛納,要麼就是清冷冰寒如柏林,像是西寧這裡一樣的寂靜荒涼倒是十分少見。
與這種陌生相同的是,西寧也並非電影的“繁華地帶”。資料顯示,西寧全市有22家影城,全年票房則只有1.56億;西寧市全年票房在全國佔比僅為0.26%,當地人觀影熱情的低迷讓西寧與電影間著實存在著距離。
但也正是看起來與電影關聯不大的西寧,才更需要first這樣一個電影節的存在,去潛移默化地拉近電影和現實生活中的距離,first提供了這樣一個場景,讓當地人坐下來看電影成為可能。
不僅對於當地人如此,first的出現也讓西寧的某些時刻突然變得離電影產業很近——
在京城這樣一線城市的電影節中,影迷觀影往往需要在全市範圍內的各大影城來回奔波,而在西寧first觀影地點,銀河歡樂影城、青海大劇院音樂廳和鍋莊廣場的露天放映大螢幕三處之間的距離則只有幾百米,每晚供影迷和主創團隊交流的幾何書店也就在附近。
當晚,忻玉昆見到萬年等人的時候,眼淚都要落下來了。
這老哥人生地不熟的熬了兩天,再加上本次影展是第一次開展競賽環節,還不成熟,有些安排不太合理,需要調整。幾天下來,這倒黴孩子勞累的不得了,還常有曹保平這樣的大咖過來搭訕和提意見,給丫嚇得夠嗆。
“老闆啊,你終於來了!我飛機票都買不起,你要是不來,我說不定過兩天就得上街要飯了!”
“至於嗎?讓寧導給你介紹介紹經驗,他當年拍《綠草地》的時候可是見識過荒野求生的!”
當年拍《綠草地》,半路途中投資商撤資,搞得寧皓要回京城籌錢。可是呢,攝影師被丫給忘在了大草原上,一個人在草原中間被困了七天,要不是帶了一箱泡麵,周圍還有牧民,說不定直接就餓死在了草原上。
“就是,別慌!”寧皓笑道,“幹吃泡麵配水能熬好幾周呢,暫時還不用上街要飯!”
“反響怎麼樣?”萬年問,“前幾天電影就展映過了是吧?”
“太棒了,沒想到參加電影節是這麼一件舒服的差事!”
說到這兒,忻玉昆臉上的苦逼表情一掃而空,滿血復活,“觀眾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吳鋼老師和胡哥這次沒來,要是來了,估計得被觀眾們圍住問問題。昨天放完電影,幾百人圍著我一人鼓掌,太踏馬輝煌了!”
說著還冒出一句髒話,看樣子是挺興奮的。
胡哥去演《搜尋》,吳鋼則有自己的單位,故沒來參加影展。
“呵呵,你開心就好!”萬年笑笑,希望你以後也有這樣的精氣神···
“對了,我給你介紹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