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前幾天,《熱點》已經舉行了幾場小規模的媒體試映會,得到的反響相當不錯。

宣傳效果也不錯,這幫人相當專業,並非那種言必稱特呂弗等大師的專業學者,也不是那種赤果果的吹捧,而是用類似撓癢的手法,從溫情、社會等等方面忽悠觀眾。

效果還不賴,網路調查顯示,80%的年輕人對於《熱點》的期待度極高,超過了《畫皮二》。

上映當日,各大影院爆滿,此時暑假剛剛開始,正是年輕人小屁孩撒歡的時候。

甭管什麼批判社會,很多年輕觀眾來的第一原因就是海報上那張如同崩碎琉璃的臉。

跟《搜尋》一樣,《熱點》的真正主角是死者張靜森,一切視角的中心都是她。

故海報也是以柳亦非為主,那張美麗的臉在海報上滿是裂痕,縱橫交錯的裂痕將海報分割,猶如教堂的彩繪窗戶,五顏六色,將一張臉映襯得十分古怪。

九點半,觀眾檢票入場,數百人的大廳坐的滿盈盈,空調吹著涼風,手裡捧著冰闊落,快活似神仙。

不多時,廣告放完,《熱點》的放映正式開始。

黑暗中,光輝閃爍,從樹林到小溪,光芒移動,鏡頭也跟著旋轉,最終定格在一張蒼白的臉上。

雖有千萬般的不是,但是不管誰都得承認,銀幕上那張臉堪稱絕美。

畫面中央,柳亦非那張精緻的臉大大方方的擺在中間,淋漓盡致的展現著那份美麗。

緊接著,鏡頭上移,白色的衣裙上,鮮紅的血跡猶如寒冬中的臘梅一般緩緩浸染開來,濃烈而鮮豔的血液擴散,可畫面卻不顯得可怖,反而有種怪異的美。

鏡頭上移,上移,露出全景。

這是個雜草遍地的所在,遠處,車燈晃動,近處,難以辨別面目的人影搖擺。

觀眾的好奇心直衝雲霄,無可阻擋。

所謂點題,不外於此。

無配樂,不炫技,鏡頭平穩,畫面乾淨,在最短的時間,丟擲最大的疑團。

死者是誰?誰是兇手?跟白雪公主什麼關係?情殺?財殺?仇殺?這是一個什麼故事?接下來如何發展?

接下來的畫風卻變了,略帶喜感的劇情開始。

電視臺合約工,拉麵評論員,微博愛好者,男主角池興出現。隨之而來的,還有滿屏的微博留言,或用字幕,或用口述,夾雜在真實對話中,繁雜卻不凌亂的一一展現。

頹廢的池興,這個喜歡愣神的合約工,在聽聞殺人事件出現後,剎那間信心爆棚。

事件是經他一個朋友透露,他是第一知情人,他的朋友李莎是死者的同事,他有第一手資料,他想成為網紅,想升職加薪,想一鳴驚人,想成為焦點。

有機會。

他眼光敏銳,便展開行動。

接下來的畫面很奇怪,搖晃,伴隨著嘚啵嘚的獨白,池興隨著道路行進,左轉右轉,入眼盡是低頭的行人和高聳的大廈,綠樹在陽光下顯得枯黃乾枯,一切都顯得死氣沉沉。

鏡頭走著走著,忽而一陣顫動,迅速的逼近一道門。

門開,只見短髮的李莎坐在沙發上,鏡頭這邊問話,那邊則描述著自己聽到的傳聞。

“死者張靜森是我的前輩,她貌美人緣好對我有恩;我聽同事說兇手可能是陳美,因為陳美怨恨張靜森搶她男朋友。我幾次看見陳美露出詭異表情,而且張靜森失蹤前一刻有人看見她倆在一起,事後陳美更與外界巧失聯,兇手應該是她,長相懸殊妒忌殺人!”

這段回憶很有趣,跟最開始的穩定畫面不同,當池興出現,並開始自己的探訪之旅後,畫面就變成了手持視角,搖晃,顫抖。

這段回憶也是同樣的,搖晃,不穩定,似乎充滿了自我的臆想。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