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於飛鴻,又請公司的一幫大老爺們兒改完劇本之後,時間來到了二月初。

《長大》的劇本修改很簡單,原本的劇情結構很圓滿,剩下的就是把故事改的更加本土化,融入一些國內的梗,笑料,還有情懷,這就完事兒了。

融梗嘛,很簡單的!

修改後,《長大》的劇情梗概如下:

故事發生在2006年,那一年,12歲小女孩巧巧最喜歡的組合是she,而最討厭的歌也屬於她們:《不想長大》。

她對自己的年齡很有意見:因為年紀太小不能去遊樂園,因為年紀太小不能去戀愛,因為年紀太小不能一個人去看she的演唱會。

在跟父母吵了一架之後,她在街道上游蕩,意外發現了一個古怪的神像。於是,她便向著神像許願,許願變成一個大人。

不料第二天起床,巧巧竟然發現自己長大了二十歲,現在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大人了。

今天是週末,也是she開演唱會的日子,於是,巧巧便偷偷出門,準備去參加演唱會。誰知,在半路上錢包被偷,無奈之下回家的巧巧,卻被母親認為是個瘋子,被趕出家門。

自謀生計的巧巧在一家文具公司找到了合適的職位,她憑藉兒童的想象力和天真為公司設計出了許多新產品,她的熱情吸引了不少客戶,同時也給老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著職位的提升,她住進了寬敞的公寓,還跟一個英俊的同事墜入愛河。

但是,有一天她偷偷回家,卻看到了垂淚的父母和貼的到處都是的尋人啟事。

隨著工作的進行,愛情關係的深入,巧巧越來越感受到成人社會的壓力,父母的哀傷也令她回想起了兒童生活的快樂。

巧巧12歲的內心充滿了睏倦跟失落,開始懷疑,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成長。

最終,她決定告別自己的工作和愛人,重新許願變回小孩子。

電影的結尾,在《不想長大》的音樂聲中,變回小孩子的巧巧穿著一身不合適的套裙,趿拉著大大的鞋子回到了家中,一家人深情相擁。

而在門外,同樣是一個身著不合身西裝的小男孩,看著她露出淡淡的微笑。

好萊塢版的《長大》,男女主角最終分開。

而在國內版,巧巧的男朋友最後也許下了變回小孩的願望,想要跟自己的摯愛一同長大,一同變老。

這是最大的修改點。

當然,男女主角的關係是柏拉圖式的純純戀愛。雖然長大了,但是女主角本質上還是那個12歲的小女孩。萬年可不想讓電影擔上一個教唆兒童談戀愛的壞名聲,連吻戲都點到為止,更別說床戲了。

角色上,目前只定下了兩個女主角:張紫楓和于飛鴻。

剩下的角色,就讓於阿姨慢慢劃拉就行了,她就是把京圈老男人團都拉過來也沒問題,只要片酬談的妥的話。

就於阿姨的人脈,指不定來演文具店上司的會是明叔之類的大咖···

······

搞定於阿姨之後,萬年去了柏林。

《消失的愛人》毫無懸念的進軍了主競賽單元,將與《白鹿原》等電影一同競爭金熊。

國內的通稿都是這樣式兒的:《消失的愛人》獲金熊獎提名,華語軍團再添新人!

乍一聽特牛逼,實際上,只要進入主競賽單元,那都有斬獲金熊獎的可能性。

所以啊,這通稿基本就是一句廢話!

不過,《消失的愛人》在柏林還算受關注,導演寧皓得過戛納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女主角還是威尼斯影后,算是相當有牌面。

相比之下,《白鹿原》的賣點就只有一個王權安,吳鋼幾人雖是老戲骨,但都屬於“潛伏者”,在業內屬於皮實耐操,演技出色的型別,但是不出名,在國內國外都是一樣。

比較苦逼的是老謀子,前兩年的《三槍》和《山楂樹》被批似乎是傷了老爺子的心,這次他只帶了《十三釵》來參與展映賣片,壓根沒往主競賽單元湊。

不過,老謀子可能是瞅準了奧斯卡,沒太在意柏林電影節。

說不準···

而萬年來的目的,除了蹭紅毯,給品牌站臺之外,便是接待一位來自大洋彼岸美利堅的客人,同時也是即將開拍的中美合拍片——《超體》的導演,道格里曼。

道格里曼拍過《諜影重重》,資歷非常足,94年就拍了第一部電影,能商業能文藝。

既能按照好萊塢的套路來講故事,也有自己的習慣和創意,保證電影的節奏。

青年影視參與了《畫皮2》的投資,透過烏爾尚接觸到了道格里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