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之後,3d電影不光在國內大受歡迎,在海外也是香餑餑。

今年暑期檔便有包括《藍精靈》在內的幾部3d電影,而國內的第一部所謂“3d”電影應當是之前的《魔俠傳》,但那就是一部蹭技術熱度的片子,暫且不表。

而真正將3d技術應用在拍攝中,從而獲得比較突出觀影效果的電影,還是年底即將上映的《龍門飛甲》,徐老怪技術狂人的稱號名不虛傳。

9月份,3d場是《美國隊長》大戰《奪命深淵》,兩部影片基本佔據了院線3d場次的主要排片。

而《美國隊長》在2d場也佔有不少份額,雖然上映時間只有3天,卻佔有12%的排片場次,僅低於《全球熱戀》的13%的排片。上週上映3天,票房3430萬,成功加冕周票房榜冠軍。影片僅比好萊塢上映晚一個多月,因此並未遭遇盜版與下載的衝擊,這也是它票房成功的重要原因。

萬事開頭難,在《復仇者聯盟》之前,漫威電影在口碑上並不是特別優秀。這部美國的主旋律感情上也離我們太遠,尤其在動作場面和特效畫面並不出眾的前提下,確實沒法保證讓觀眾滿意。

說句不好聽的,《美國隊長》的劇情,在本質上跟抗日神劇沒啥區別。去掉血清,美隊本質上就是個能手撕德國鬼子的大頭兵,這有啥好看的?咱國內的褲襠藏雷,比這個有創意多了!

這麼一想,褲襠藏雷,其實跟鋼鐵俠也很像···

《奪命深淵》的監製是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隆,雖然不是他親自做導演,但是媒體的宣傳點卻始終圍繞著卡梅隆展開,他以往的知名度為影片帶來很高的號召力。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監製下,《奪命深淵》確實表現出了不俗的3d實力,很多人稱讚影片是一部對得起3d票價的影片。

在口碑影響之下,其雖在場次上遠低於另幾部同時上映的新片,僅佔6%的全國排片量,卻依然收穫2190萬的票房,勇奪上週票房榜的第3位。

而國產片依舊是被大片壓制的命。

《大武生》希望能夠延續之前楊密的粉絲電影神話,大打偶像牌,幾位主演也全力配合影片宣發,粉絲更是在幕後摩拳擦掌,希望為偶像新作盡一份力量。

但無論媒體與粉絲如何熱議,電影《大武生》最終只能是一個現象,或是一個話題,卻無法成為一部票房大片。有人將它稱作喜劇片,有人將它稱作cult片,但是卻很難將它稱作佳片。

這部主打韓更與吳遵兩大美男明星牌的影片,始終缺乏過硬的影片品質與之對應。矮大緊的劇本里充滿了分崩離析的情節與牽強的情感,讓觀眾滿頭霧水,根本摸不清編劇和導演的心思。在此前提下,影片票房最終只有五千萬,慘淡收場。

有一說一,這電影要是讓韓更和吳遵五分鐘來個親嘴,十分鐘來個擁抱,估計票房能翻上好幾番。

都說了是“恩怨情仇”了,不親個嘴,好意思嗎?

《全球熱戀》延續上一部《全城熱戀》的多線式愛情喜劇風格,不過相比上一部,本片無論是陣容實力還是影片質量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幾段愛情故事缺乏精彩的橋段,尤其奶茶與郭天王太空一段,更是生硬的讓人摸不到頭腦。

相比上一部《全城熱戀》一億多的票房,這部《全球熱戀》的總票房恐怕要大打折扣。這種搶題材的續集由於自身水準,最終難以實現前作的神話。這也給那些希望靠坑蒙騙搶票房的公司提了個醒。

不過,複製《全城熱戀》的心思雖化為泡影,卻不影響花藝將這樣的商業片模式交予彎彎電影人進行再製作。很明顯,2011年是花藝調整戰略重新佈局的一年,王氏兄弟顯然試圖擺脫單純依靠馮曉剛來支撐票房的局面。

去電影化,去馮曉剛化,最後再來個去葛尤化,完美!

而其結局,必然是國內影視圈去花藝化。

看著是神仙打架,實際上是菜雞互啄。

觀眾們也是望眼欲穿,就等著月底的幾部大片洗洗眼睛了。

從賣相上來看,月底的幾部電影都是很穩的。

主打程龍的《辛亥革命》,主打科幻驚悚的《升級》,主打李連結的《白蛇傳說》,還有主打“跟畫皮一毛一樣”的《畫壁》。

乍一看,清一色的大片。

或許最不吸引人的就是《升級》,誰讓它投資最低,明星最少呢?

······

這年頭,明星的粉絲一般都聚集在貼吧。微博畢竟是個比較公共的場合,不適合密謀一些東西。

據說,《大武生》上映的時候,韓更和吳遵的粉絲就是把貼吧當成暫時的指揮基地。這幫粉絲確實牛逼,估計是韓更從半島那邊帶來的專業追星族。

除了真金白銀的支援票房之外,這幫人還給小朋友傳道授業,教他們如何在豆瓣上給自家割割的電影拉高評分,順帶著還瞅著有沒有偷票房的行為。

今年的偷票房行為確實太囂張,除了鬧得沸沸揚揚的《武俠》偷票房事件之外,八月份還多出了一堆高票房的所謂“主旋律電影”。

有網友爆料,自己去看哈利波特,結果出來的票卻是《楊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