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國際章一心慈善,多出來的資源該怎麼辦呢?該給誰?

蓮花:正是在下!

“子儀跌倒,蓮花吃飽”,這話也不虛。

《雪花秘扇》就算是蓮花進軍國際市場的第一部,之後的《生化危機》、《巨齒鯊》包括《變形金剛四》,蓮花的戲份都不少。

比起小胖在《逆轉未來》裡頭的憋尿上場,算是成功的多了。

可惜,即便是加盟了國際劇組,身邊有鄧溫蒂,蓮花在紅毯上還是被小胖給豔壓了一波。

沒辦法,人家是專業的!

往年,記者們都是奔赴各大酒店參加大片的釋出會,拍張照就走人。今年的競賽片中雖然有華語電影,但是關注度仍舊不夠高。相比於主競賽單元,還是展映單元更加吸引觀眾的眼球。

為什麼呢?大概是如今不止商業片,連文藝片也開始正規化化的發展。

在新浪潮論壇上,有記者就這樣問賈科長,電影圈裡有一則真實的笑話,京城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學生在畢業答辯時被問及希望執導哪種型別的電影,很多學生說,“要拍‘賈科長’型別的片子。”

談到這個問題,賈科長顯然也有點蛋疼。

他的電影,最開始的時候是為了激情,再後來是為了批判,《世界》之後開始迷茫,《三峽好人》稍微好一點,再後來就又開始發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還拍了部武俠片《在清朝》,一看就是要向前輩張一謀看齊。

他自己都有些迷茫,就更別提那些立志要在電影藝術的宮殿裡留下自己名字的年輕人了。

“我拍了《小武》後,很多年輕導演按我的路子去拍片,他們的片子裡都有一個***,都有一個‘小武’式的結局,這怎麼能行呢?現在我們的型別片很多都是跟風的,一部電影成功了,其他導演就蜂擁而上,用模仿的方式將某一種型別片拍濫,沒有原創精神。”

新浪潮論壇從來都是電影人發瘋炮轟的最佳場合,今年也不例外。

在這場主題為“尋找電影新型別”的論壇上,電影人文俊毫不客氣地拿“金爵獎”競賽片說事。他說,“16部影片有14部的型別都是劇情片,這種不清晰的分類很難讓觀眾瞭解這些電影。海外電影的分類是很細的,內地電影的分類不明晰,原因在於審查制度過於嚴厲。比如說恐怖片吧,我們的影片裡不能說‘世上有鬼’,哪怕你的影片裡涉及鬼的內容,最後也要告訴觀眾‘鬼是假的’。可笑的是,電影裡不能有鬼,但可以有妖,《畫皮》就是這樣啊。”

總而言之,審查背鍋就完事兒了!

而眼看著賈科長、王權安等一眾文藝片好友紛紛奔赴商業片的領域,王曉帥就很平靜。

這玩意,哥早就玩過了,壓根行不通!

《日照重慶》,好故事吧?王雪祈+範小胖,好陣容吧?可就是撲街了!

估摸著是已經放棄商業之路,在上影節的採訪中,王曉帥自稱“花錢找樂子”。

為了拍新作《我十一》,他掏空家底900萬,面對記者提問,他說道:

“看起來,我是有點不合群。大家覺得我是個笑話,現在消費那麼高,賺錢不就是為了生活麼?但我覺得吧,這麼多年想做沒做成的,現在能夠做出來了,就當花錢買開心唄。”

不過,《日照重慶》的出現,確實為國內的文藝片開啟了一條新的道路。

商業明星+文藝核心,加起來就是票房口碑雙豐收。

《觀音山》、《桃姐》以及《登堂入室》走的都是這個路子,但是如何把控文藝核心和電影觀感之間的平衡,則是導演自己的工作。

有做的好的,如《白日焰火》。

當然也有做的差的,如《日照重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