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里(第1/2頁)
章節報錯
寧皓的電影裡,有警察,但警察最多就是個背景人物,如《石頭》裡的何大腦殼,《賽車》裡的王訓,作用很簡單,作為一段劇情的總結或是起頭,引起下一段的故事。
《人山人海》裡也是這樣,五兄弟在發現張鳳仁之後直接報警,為了不讓兇手逃跑,五人還在寒雨裡頭等了一晚上。
電影裡,扮演警察的還是王訓。第二天,他帶著人趕到,可惜,兇手已經順著山溝跑了,他們啥都沒逮到。
巍然的大山,此時成了張鳳仁最好的避難場所。只需翻過幾座山,便再難追到。
“你們發通緝令嘛!”
“想發就發啊,我們連張正面照都沒得,咋個發?”
王訓不耐煩道,“還有,你們不要調查了嘛!我曉得你們是好心,但我們是警察,查案天經地義。你們摻和進來,純屬添麻煩!”
“我不走,我兄弟死咯,我們還不能查案嘛?”
“回去!妨礙公務,也是要坐牢的!”
五人憤怒的離開之後,王訓卻又跟手底下的小警察說,讓他們盯緊附近的路,免得張鳳仁跑掉。
多線敘事的強項就在於塑造人物以及豎立矛盾,多條敘事線在重合之後會在一個主題之上集中碰撞,最終迸發出戲劇衝突跟張力。
《人山人海》這次,除了五兄弟跟兇手這兩條線之外,還穿插著警察查案的細節。
原本的《追兇者也》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配角的過多細節性描述。並不是說配角就得性格單一,故事簡單。細節性描述很好,可以讓配角更加豐滿。但是劇情細節需要跟劇情推進相關聯,曹寶平給小情侶加了一往情深的細節,給宋老二兒子加了性格暴躁有正義感的細節,給警察加了辦案沉著的細節。
但最後一綜合,嘿,全踏馬不見了!乍一看,以為曹寶平是收了錢,給王子雯加戲。
給配角的細節著墨太多,那主線的分量就勢必會受到影響,最後的結果便是主線食之無味,支線毫無價值,得不償失。
這次的劇本里,除了五兄弟追,張鳳仁跑這兩條線之外,還有一條線就是貫穿全程的警察,他們需要細節性的表達,需要參與到最後的追兇中。
劇情的核心衝突就應該放在“追兇”這個主題上,不去深挖什麼財路啊,勾結啊之類的主題。
與其藏得深深的,得靠分析才能看出來,不如就直接丟掉!
看電影就像品酒,第一口得好喝,人家才願意細品。第一口跟醋似的,你說得細品三分鐘才能回過味?不好意思,沒那功夫!
第一次抓捕失敗之後,五兄弟決定自己開始追捕。
“那個娃,沒啥文化,肯定去不了啥大廠子。”範圍眯著眼睛說道,“咱們就從周邊的小礦小廠查起,肯定能抓到。”
“咋個問?進廠子吼一聲,張鳳仁在嘛?”吳鋼鄙視的看了大哥一眼,“照我說,還是得偽裝一哈!”
“咋個偽裝嘛!還不如直接花錢懸賞,沒準兒,哪個殺手就把他帶過來咯。”王豔輝道。
“你瘋了嘛?買兇?”黃博叫道。
“懸賞情報嘛,著啥子急哦!”
徐徵甩甩頭,順便一提,徐光頭在電影裡戴了一頂假髮,鄉村殺馬特那種。
“一起做不就行了,我們去小廠子,冒充打工的來調查名冊。四哥你在家裡懸賞情報,兩不耽誤!”
故事就在五兄弟追兇,張鳳仁遠遁千里,警察伺機而動這三條線上展開。
雖是三條線,但總體還是傳統犯罪電影的雙雄對決模式。
老三跟老五雖然沒啥學歷,但是為人機靈,最主要的是執著。追兇行程過萬里,靠的就是一顆心。
他們一路上受了委屈,被同鄉嘲諷,被黑心工廠坑;損失了名譽,有人傳閒話,說老六是因為老婆跟人家偷情,被情夫給殺了。故事結構穩定,刻畫上也突出了執著跟堅韌,代入感十足。
電影的笑料也主要集中在這一段,黃博在火車上睡過站;徐徵頭髮太長,去剪頭卻誤入洗頭房,剛剃了一塊兒頭髮就落荒而逃;黑心礦場中二人的苦中作樂;騎著摩托行駛在山間水邊時的美麗風景,為電影添彩不少。
最令人震撼的一場戲,是兩兄弟的摩托損壞。
面前一條大河橫流,身邊的摩托冒著青煙,路跟維修鋪都在前邊。兩人扛起摩托,深一腳淺一腳的慢慢走過那條河流。
水流湍急,兩人險些被衝到下游。還好水不深,兩人穩住了腳步,最終過了河。
劉葉的宋老二,淳樸氣質全靠小動作,老是哆哆嗦嗦的,看的時候都懷疑攝影師是不是手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