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老謀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話好好說現在看起來也是非常前衛,非常另類的電影。用手持攝影機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波動這一點太超前了,除了景物跟顏色,鏡頭自身的運動也能用來表現人物的性格。”
別看張導農村戲拍的多,看上去挺樸實,其實悶騷的很。就看有話好好說裡,曲穎騎腳踏車那段,兩條大長腿一前一後,一高一低,還有被車座擋住的三角,簡直太懂男人心了!
當導演的,除了表達欲之外,大概那啥欲也得強才行。
“不過,拍完那部戲,當時一幫人說模仿王家韋,模仿天生殺人狂。藝術手法,創造出來不就是被使用的嗎?”想起那會兒,張一謀還是有點氣。
萬年笑道,“寧皓那會兒也是一樣,老有人說他抄襲蓋裡奇。不過,觀眾喜歡就行,誰管別人說什麼?蓋裡奇看了石頭,說不定也會嘖嘖稱奇呢!”
“剛才,您說自己想拍聊齋題材的電影?”
張一謀搖搖頭,“還沒想好。我其實今天回答主要是舉例,向外國人說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題材都供我們導演可以選擇。”
“魔幻電影近幾年很受歡迎,畫皮那個故事都能得那麼高的票房。”
“小時候看書,聽故事,對聊齋很有印象,”張一謀笑道,“像畫皮這些故事,狐狸精的故事,是國內傳統的一些文化作品,非常有代表性。我想呢,有條件也許可以嘗試去拍一部這樣的作品。”
萬年又道,“其實除了聊齋,國內還有很多有趣的志怪,像是唐朝的酉陽雜俎,裡頭有一篇玉斧修月就很有內涵。”
“怎麼講?”張一謀奇道。
“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叫鄭仁本的人,他表弟與一個姓王的秀才,到嵩山去遊玩,碰到一個人,自稱是八萬二千戶修月戶之一。開啟幞帕,裡面果然有斤鑿等物,那人還給鄭仁本留下了玉屑飯,稱吃了這飯可一生不得疾病。”
“那人說,月亮是由七寶合成的,形狀就像一個球。你們看見月亮發出的光亮,其實是太陽照到月亮的凸處而產生的。有這麼八萬二千戶人,常年在月亮上修整起伏不平之處,他就是其中一戶。”
“後世王安石有詩云:玉斧修成寶月團,月邊仍有女乘鸞。說的就是這個典故。”
張一謀笑道,“這種故事很多吧,述異記裡的‘爛柯’典故,不就跟這個很相似嗎?”
萬年笑道,“17世紀初,伽利略用第一架現代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這才發現了月球地表的起伏不平。而酉陽雜俎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段成式,時間約為9世紀。當時能看出月亮上凹凸不平,也算是重大科學發現了。而且書裡說的那個修月戶,身穿白衣,頭枕包袱,現在想想的話,就跟宇航員一樣啊。”
“你難道想把這個故事拍成科幻片?”張一謀笑問,“去年有部電影叫月球,剛好能跟你的創意對上。”
“我知道那部電影,看來,創意大都是相似的。小時候我還幻想過神仙妖怪可能都是掌握高科技的人類,結果後來看了光明王,這才發現人家早就有了這個想法。”萬年苦笑道。
光明王是神作,推薦看一下,神學朋克,絕了!
“哈哈,創意是個圈啊!”張一謀大笑道。
“不過,我倒確實有計劃拍幾部科幻片。”
“被阿凡達刺激到了?”
萬年苦笑著點點頭,“國內成氣候的科幻片太少了,機器俠那種科幻還不如幾十年前的小太陽呢。”
小太陽,一部1963年的國產電影,成功預言了共享汽車、人工智慧和反物質,論科幻,不知道比機器俠那種電影強到哪裡去了!
“這麼些年的發展,阿凡達一來,國產電影又變回原形了。”張一謀嘆道,“說不定,這幾年國家建設的銀幕,都是給好萊塢大片準備的。”
萬年笑道,“您也別這麼悲觀,質量相近的話,國人肯定還是喜歡看國產電影。”
“那也得質量相近才行啊!”張一謀又道,“算了,不說這個了,你的科幻片有什麼計劃嗎?”
“跟以前一樣,先從小成本科幻開始,逐步的增加投資。第一部電影,我準備拍攝一部科幻動作片,科幻元素做點綴。第二部電影,我準備拍攝太空驚悚片,有一部短篇叫‘為了生存’,我很喜歡,想把那個故事擴充套件一下。太空驚悚片對設定跟場景要求太高,成本也會相應提高不少。”
為了生存,這本,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殘酷版的火星救援。只不過,讓男主生存下來的食物不是土豆,而是用機器克隆出來的自己。
相當驚悚的一篇。
“你就這麼確定,觀眾會喜歡看國產科幻片?”
“為什麼不喜歡?”萬年反問,“難道會有人不期待未來是什麼樣子?觀眾早就看夠了古往今來,看夠了愛恨情仇。不只是觀眾需要,連我們這些電影人也需要一部能講述未來的電影。”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