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少吃零食多睡覺(第1/2頁)
章節報錯
俗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大部分時候,這句話是正確的。藝術本質上還是對生活的一種誇張化表達,現實的星月夜不是梵高筆下的漩渦一般燃燒的火球,現實的曹操也肯定不是京劇裡的白臉奸雄。
但是,在一些情況下,生活的真實反而凌駕於與藝術的誇張之上。
暫且不提前段時間被瘋狂薅羊毛的某爽,相當一部分的犯罪電影以及都號稱是以現實事件將為基礎。
但是,當你調查過之後,往往會發現,相比於跟電影的內容,真實事件要顯得更加魔幻且刺激一點。
近一點的,比如紫金陳的“無證之罪”,其中就將發生在東北的雪人事件改編成了中的一個案子,據說這個事件也是當地許多小孩的童年陰影之一。
遠一點的,比如楊德常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也是改編自彎彎的真實事件。
人山人海與追兇者也這兩部電影也是一樣,雖然電影的故事與視角不賴,但是跟真實事件相比,就顯得相當的蒼白。即便是在電影裡塞進了對社會問題的諷刺,仍然不能讓電影超越某個界限,還不能被稱之為佳作。
尤其是人山人海,最後男主角追兇的結果居然是引爆了黑煤窯,把兇犯連同無辜的工人一起埋在了煤礦之下。
大哥,你是來追兇的還是來滅口的啊?
這種最後一個引爆,白茫茫一切真乾淨的手段感覺就是為了獲獎而去的。而導演蔡尚君也如願以償,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追兇這個行為成為了導演真實意圖的一個外殼,一個蒼白無用的容器。真正的驚心動魄沒有得到表達,通篇都是煎餅叔的冗長心理獨白。這也不能怪煎餅叔演技不行,電影留給演員的發揮空間太小了。
煎餅叔也好,小桃紅也好,都只是導演意圖的工具,完全看不到性格的獨特性。
追兇者也倒是試圖表現出故事的傳奇性,嘗試用不同於烈日灼心的黑色喜劇拍攝手法來表現一個現實故事。
只是,電影不夠黑色,內容上也不夠喜劇。最大的作用大概是讓張毅的知名度更高了,吃小鍋米線那段完全可以作為米線店的廣告來用,真香!
真實的事件,跟追兇者也的故事完全不同。追兇者也關注的,或者說諷刺的是個人訴求跟集體訴求之間的矛盾。
全縣人都想開礦賺錢,但是宋老二偏偏要守著祖墳不讓,這讓他成為了別人的眼中釘。
電影裡,鄰里的嘲諷,朋友的陷害,基本都是出於這一原因。
很可惜,這個點子完全可以再支撐起一部電影的,但在追兇者也裡只作為了僱傭者辯白與反轉的理由,沒什麼存在感。後來的暴裂無聲也算是同一種精神與批判核心之下誕生的作品,但比起追兇者也顯然更加深入的探討了個體與集體之間的矛盾。
在追兇者也這裡,所謂的諷刺不過是某些觀眾自命不凡的工具。
“你沒看出隱藏的諷刺來,根本不配評價這部電影!”
而真實的事件是什麼樣呢?
2007年,代家老六,農閒時用摩托車載客的代天雲一直沒回家。
不久之後,代家的幾個哥哥聽說警方在附近發現一個男人被殺,他們趕到現場之後,發現死者正是他們的弟弟代天雲。
此時,代家的五兄弟均已年過四十,在老母面前,幾人發下毒誓:抓不到兇手誓不罷休。
在警方立案調查的同時,代家五兄弟也開始了自己的偵察。
他們順著摩托車的車胎印記找到了附近的一個年輕人,名為陸鳳仁,有過犯罪前科,還坐過幾年牢。第二天,幾人扮作豬販進村調查,正好在陸鳳仁家的院子裡發現了死者的摩托車。而當警方趕到時,陸鳳仁已經出逃,警方在陸家查出了沾血的衣服跟兇器,並將陸鳳仁鎖定為了犯罪嫌疑人。
一般來說,接下來就是皆大歡喜,警察抓兇的劇情了。
但是過了好幾個月,兇手仍然毫無音訊。
幾兄弟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捕兇手,他們兵分幾路,老大老二年紀大了,在本地作為後勤,並發動親友調查。老四開農用車,經濟狀況較好,為調查提供資金的同時也在本地進行調查。老三老五兩人則外出追查兇手。
一年多之後,在懸賞之下,柳州的一個熱心人告訴老三,當地磚廠的一個工人很像是陸鳳仁。
老三前往當地調查,以找工作的名義進入磚廠,看到了戴墨鏡的一個工人。他上前搭訕,問打工一月多少錢。對方低聲回答六七百,說話的口音正是六盤水當地的口音。老三也因此認定,面前的人就是陸鳳仁。
之後,老三藉口工資太低離開了磚廠,並連夜趕回六盤水,開車帶著一家老小趕赴柳州。
當夜,幾人進入宿舍,將陸鳳仁逮捕。
回六盤水的路上,陸鳳仁告訴代家兄弟,他當天其實沒想搶錢,只想殺人。家人的冷漠和周圍人的歧視讓剛出獄的他徹底寒心,他覺得活著已經失去了意義,“我的腦子整個都昏了,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
不幸的代天雲就這樣成了刀俎之肉。
雖然乍一看笑點不是很多,但是,這不是有寧皓跟黃博嘛!
一個估摸著能把劇本改成一部瘋癲且荒誕的多線敘事黑色喜劇,另一個呢,站在那兒就能讓人發笑。即便是鬥牛跟殺生那樣擰巴且黑暗的電影,在黃博的演繹之下都帶著些喜劇的意味,不得不服。
上輩子看追兇者也的時候,萬年就想過,要是寧皓跟黃博來拍這部電影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