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年紀小,前面肯定是每天回家,輔導文言文功課什麼的,江嵐不在行。

“可。”

隋先生挺喜歡小新,上進聰明,不出預料,這就是他的關門弟子了。

縣城裡當然是有蒙童班的,只是小新的課程已經遠超進度,他可以上童生班了。

縣城的知禮堂在城東,童生班有三個,且有擴招的趨勢。

主要是趙家村的村民們日子富了起來,倉廩足而知禮節,自然是要送孩子上學堂,至於為什麼送,你看村子裡,識字多的就能做小組長,工錢就多。

且凡是在香滿樓做工的,小院裡住的,趙雲峰請了一個秀才,每日早起免費教認字,不學不行。

張晴晴看趙雲峰這麼做,香滿樓全體人員的精神面貌都跟其他酒樓不一樣。

用江嵐的話來說就是素質高。

她也有樣學樣,找了個識字的嬤嬤教妝美坊的女孩子們學認字,因著這兩家生意火爆,自然會有別的店鋪跟著做。

一時間臨昌縣店鋪好學之風風靡。

百姓們都是盲從的,看到有錢人都讓識字,識字自然是好的,做官不敢想,那是祖上積了幾輩子德才能做官的。

如果識字後能做有錢人,就燒了高香了,至少吃穿不愁,有銀子看病抓藥。

小新進的童生班,就有幾個趙家村年齡大一些的孩子,都是十歲左右。

他們自然是認識小新的,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懂事聽話,識字快,家裡有錢。

自己的父母都在江嵐手下做工呢,村裡的孩子早熟,自然對小新親親熱熱的,小新也嘴巴甜,見誰都是哥哥,很快成了乙班裡最受歡迎的人選。

連先生們都很喜歡小新,多省心啊,什麼都學過了,新教的也學的極快,背書幾乎一遍就會,心靈嘴巧。

年齡還最小,就證明潛力最大。

童生班分為甲乙丙三個班,甲班是即將要考童生的,丙班都是剛學不久的,小新的學識可以進甲班,年齡卻不夠,學堂的先生讓他在乙班讀兩年,至少滿了六歲再去考。

乙班裡也有幾個之前在家學,覺得差不多要考試了來學堂的。

只是孩子之間也有攀比心理,小新沒來的前一年,班裡最小的是一個叫楊帆的孩子,因為年紀小也聰明頗受先生和大家喜歡。

結果小新來了後,背書比他快,寫字比他好,朋友比他多,他就很不服氣。

心裡暗暗跟小新較勁,卻什麼都比不過,有天他急了,先生讓背書,他沒背好,看到小新要舉手,他搶先站起來,喊著:“我會!”

先生的注意力果然被轉移過去,示意他站起來背書,結果他磕磕巴巴,後面背不下去了。

先生批評了他,說讀書做學問不可急躁,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可好勝心太強。

轉頭喊了小新背書,小新背的快且流利。

楊帆覺得大家都在用異樣的眼光看他,把賬都算在小新頭上。

學堂的東邊有河,平時先生們三令五申不讓靠近水邊,可是孩子們哪裡忍得住。

放學楊帆喊大家去捉蝌蚪,小新不去。

“先生說不能去!”

楊帆逮到機會,擠眉弄眼:“膽小鬼!”

“你說誰是膽小鬼!”

這個年紀的孩子最怕別人看不起。

“就說你,捉蝌蚪就在河邊,那麼淺的河都不敢去。”

“去就去!”

石頭哄他回家,他鬧了情緒,這個楊帆總是挑他的刺,他今天就讓他心服口服,有什麼不敢去的!

一群孩子去了河邊,拿了喝水的竹筒舀蝌蚪,小新也睜大了眼睛,看到一個紅色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