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管家也不知道這叫什麼事兒,陳希只帶了一個貼身丫鬟,其他衣服鞋褥都沒帶,就這麼住下了。

第二天蔓蔓坐著鄭宅的馬車回去收拾了一些衣服首飾,坐著馬車回鄭宅。

剛跟梁家大小姐見過面的陳澈看到,遣人去追。

再回家去陳希房裡問,說是昨天晚上又沒回來,今天還回來收拾了東西。

跟著蔓蔓的小廝發現她去了鄭宅,回來稟報,陳澈對她最後一絲幻想徹底破滅,第二天就回了父親,同意去梁家提親。

陳希住下之後,鄭垣的生活是好過了很多,本來想買丫鬟的,鄭管家眼光高,幾天也沒挑到合適的。

剛好陳希來了,鄭垣的事她親力親為,一個嬌小姐為他做到這種程度,鄭垣不是不感動的。

但是,單人愛情裡的感動最是一文不值。

同處一院一個多月,陳希每天給鄭垣端了水洗臉洗漱,中午親自下廚做各式菜給鄭垣吃。

鄭垣預設了她的存在,偶爾也會平常的與她說一些日常閒話,讓人產生一種,兩人平淡度日,相濡以沫的感覺。

日子好過了,可是銀子是越花越少的,鄭垣的生活維持著平日的水準,還有陳希主僕的日常開銷。

鄭管家手裡有鄭垣給他的五百兩,不到一個月就花光了,鄭管家報給鄭垣,得想辦法賺銀子了。

鄭垣思來想去,他最熟的就是紡織和酒樓,酒樓成本高,紡織開個作坊,用不了多少銀子。

……………………

吳蔚一天三頓在江家混飯,漸漸地,連小院的人都習慣了他的存在。

他說自己是邊塞回來的老兵,父母都不在了,唯一的妹妹嫁的遠,自己生意又忙,所以無人照料,付了銀子在江家吃飯。

因為邊塞停戰半年,陸陸續續也有服兵役的回來,眾人並沒有什麼疑問。

吳蔚在昌中街買了鋪子開了打鐵鋪,因要價較高,且不接散活,生意極少,但外人並不知道。

只看到鋪子裡天天叮叮咣咣響個不停,不知道在做什麼。

……………………

悲田院已經建成,小乞丐們老乞丐們都搬了進去。

以張晴晴牽頭,辦了一場慈善茶話會,主題就是慈善捐贈。

她本身就愛看書,自己寫個稿子不在話下,又跟江嵐討論了下內容,兩人出爐了一篇騙人眼淚的發言稿。

渲染了小乞丐們身世多麼坎坷,為了一口吃的捱打捱罵多麼可憐,嚴寒酷暑生病都是自己,生生熬著。

說的在場的夫人小姐眼睛裡都閃著眼淚。

話鋒一轉,說悲田院門口會有公示,捐贈的人都會在榜上,捐銀越多排名越靠前。

這年頭的名聲極重要,風評甚至關係著一家的前途。

且得來不易,全靠口碑相傳,像這種善事,捐一些銀子就能排在前面,有面子又划算。

已經被張晴晴說的蠢蠢欲動的夫人小姐們慷慨解囊,捐舊首飾捐銀兩,有些不和的還暗暗較勁,你捐一百兩我捐二百兩,你捐一匹舊布我捐三匹。

就這樣,慈善茶話會圓滿結束,共計募銀一千八百五十兩,抵得上幸運屋半年交過來的銀子了。

而且這個慈善茶話會可以每年都辦嘛,大家肯定每年都有舊首飾舊衣服的。

悲田院的小孩子們穿著縣城裡愛心夫人小姐捐贈的一些陳年布料做的新衣服,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