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野心勃勃的高句麗王(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就有關於北方草原的分析。
集思廣益下,加上陳叔慎對於未來楊廣三伐高句麗的著名事蹟還是有印象的,把高句麗可以利用的猜想加入了分析當中。
透過對達頭可汗的性格行為分析,大家都覺得這個西突厥部落首領今明兩年攻打東突厥實現突厥統一的可能性很大。
南方陳國太遠,大規模運輸兵馬北上,必然遭到隋國的警惕和發現,派遣海上力量進行阻截打擊。
更何況,發動收復建康的戰爭也是刻不容緩,那是要集中全國力量才有可能實現的。
所以,能不能說服高句麗,成為了東突厥能不能存活下來的關鍵。
不然,陳叔慎也只能默默安慰一下皇后都藍阿朵了。
東突厥的滅亡,不是陳國想要看到的,突厥的統一,不是隋國想要看到的。
隋國想要的,只是消滅都藍家族,扶持一個新的力量,北方草原的統一對於隋國的壓力很大,會牽制住更多的兵力。
那樣,只是比南北聯絡的東突厥和陳國夾擊好一點而已!
最終,陳國派遣一名將軍北上草原,替換掉尚書僕射虞世基。
這不是一個好的任務,如果有頂尖大將軍就最好了,可惜都要鎮守各地。
在這個時候,一直受到陳叔慎重用,卻沒有建立什麼大功勞的秦瓊主動請纓,帶著五千陳國精銳,乘船北上。
稍微露出了一手出色的指揮能力,就輕鬆把戎馬半生的都藍可汗鎮住了,集中了一萬突厥青年,讓秦瓊訓練,以備可能到來的戰爭。
為什麼是青年?中老年的突厥戰士,打仗模式已經深入骨頭,加上草原人豪放的本性,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
基於形勢的判斷,秦瓊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做足準備。
果不其然,九月中旬下旬,西突厥驟然起兵而來,速度快,沒有一點跡象。
要不是東突厥一直派有人監視著,恐怕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消滅了大部分有生力量,剩下的只能螳臂當車,翻不起波瀾。
按照計劃,撤退到了東北山地草原,示之以弱,也避開了西突厥最盛的鋒芒。
期間,安排好一切的秦瓊孤身來到了高句麗國都,用南方最厲害的群臣模擬出來的各種場景分析話術,成功說服了高句麗王。
歷史上,隋煬帝楊廣三伐高句麗,有著高句麗不服的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雖然不記得這個時候朝鮮是哪個朝代,但是記得這個王朝在擊敗了隋國的征伐後,還生存了好久。
所以,這個時候的高句麗是朝代政治空明,百姓團結的時期,王應該有野心,不希望出現一個強大的突厥王朝。
當然,談判從來都是有優勢一方掌握主動權的,高句麗逼迫東突厥擊退達頭可汗後,割讓東面一片草原,進獻牛羊各十萬頭,並且承擔這次的高句麗軍事開支。
錢財方面,東突厥已經沒有什麼了,不過好在,陳國商議裡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給了秦瓊劃了底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不過是出到陳國的錢財,秦瓊和高句麗王互相雞賊地談判了一下。
最終,有了面子的高句麗王愉快地答應了出兵支援,軍隊開支只要秦瓊方承擔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