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決策漢口(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口大營,透過長江或者分支,周羅睺和陳慧紀等人都很容易快速抵達。
在虞世基把局勢發展的情報一一道來以後,聚集在帥營的眾人都開始思索起來。
其中,年輕一代的麥鐵杖、杜伏威等已經可以坐在後面了,算是進入了最高決策層,都是有背景有能力的。
麥鐵杖最早跟著陳叔慎,又積累足夠軍功,杜伏威是周羅睺的傳人弟子,也經過過大小戰役,在這個時代,還是很看背景的,資訊傳遞太差,還是相信認識的人推薦的安心一點吧!
不像現代,隨便度娘一下,一個有一點名氣的人從出生開始都可以查的到。
在虞世基說完基本國情後,郢州刺史荀法尚站起來補充:“這段時間,我漢口士兵監察到隋國透過河運有序地把軍需物資運往建康四周區域儲備,投降到隋國的原我陳國大將周法尚也被調遣到了對岸的隋軍大營了,訓教水軍。”
“看來隋國攻伐我陳國,滅亡我國的心思沒有停息過,諸位愛卿都是我的肱骨之臣,對於眼下局面,有什麼想法可以大膽說出來。”
陳叔慎做在最前面帥椅上,問策陳國的核心文武。
相同的問題,被陳叔慎出在了科舉考試策問裡的最後一問,其餘問題由虞世南和宇文曉月等人擬定。
良久,周羅睺站了起來,走到地圖前面:“從情報上分析,隋國再次攻打我國肯定在這一兩年,而七八成的可能是從建康出兵,吞三吳,坐穩我國半壁江山後,然後水戰突擊荊湘。不過微臣還認為,隋國可能同時派遣大將從蜀地順流而下,威壓巴陵,拖住荊湘兵馬,亦或者是順利的話直接突破江防,直指臨湘,再現去年的情景。”
陳叔慎點了點頭,同意:“沒錯,只有這兩個地方是最容易出兵的。那麼,如何防守呢?”
在臨湘,陳叔慎就經常和各大重臣商量南北戰爭問題,也得出了相關的結論,當然,不排除隋國兵出奇招。
以陳國如今的國力,是不具備主動打隋國的能力的,只能打防守戰
見大家沒有反對意見,周羅睺繼續邊指著地圖邊說:“長江上游,有著陳慧紀將軍統帥,想來鞠躬盡瘁,治軍嚴謹,定能守住。中游漢口大營有著郢州刺史荀法尚和伏威等等,也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兩地離臨湘近,皇上隨時可以居間救援。那麼關鍵就要看老臣能不能守住三吳了。這裡絕對是主要戰場!!!”
看著地圖,恍惚間,周羅睺想到了陳文帝時期的太建北伐,想到了隕落在淮北和淮南的十萬陳軍,想到了吳明徹元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現在,輪到自己現在吳明徹將軍的位置了,這次,我一定要洗刷前恥。
周羅睺不禁然站直了身軀,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
“蘇州的蕭瓛據城自立,雖然我已經在嶺南兵的基礎上訓教了五萬精兵,不遜色丹陽兵,加上兩州的一萬地方兵,也不能收回有著高熲強力支援的蘇州。自新年以來,隋國在建康招募陳人新兵,北方調遣隋兵,已經達到了20萬左右的兵力,隋國名大將軍來護兒也抵達了建康。而我估計,皇上沒有多少兵力可以支援我了吧?!”
說到這裡,周羅睺看向陳叔慎,失去了建康等富裕地區,經濟上不允許現在的陳國招募過多兵馬,窮兵黷武只會死得更快,是以,整個陳國新招新兵五萬。
“朕只能增援太傅一萬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