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圍爐夜宴(第1/2頁)
章節報錯
冬至這日,懷王於宮中祭祖,宴請百官。連養病的趙國公亦乘車赴宴,國公府上只餘一眾女眷,自個兒開了家宴,圍爐而食,分用麂子燉的蘑菇鮮肉羹。
席上陳夫人待七姑娘很是講禮,不僅體貼命婢子搶在春英前頭給她盛了熱湯,更以她長於江南,恐過不慣北地嚴冬為由,又命人另添了火盆,就近擺在她腳下。
陳夫人這般明顯的示好,國公夫人許氏只抬了抬眼,視若不見。對世子妃,依舊不冷不熱,沒將她當自家人看。
陳氏這是借七姑娘,隱隱挑釁國公夫人,給許氏添堵。
單媽媽立在許氏身後,對國公夫人這副冷麵孔,心知勸不住,也是莫可奈何。許氏好強,好強了一輩子。當趙國公跟前,尚且不肯低頭,更何況狐媚的陳氏,與被陳氏當了槍使,很有幾分無辜的世子妃。
七姑娘捧著熱騰騰的小瓷碗,對後宅的明槍暗箭,裝傻充愣。只垂著眼,津津有味兒品著肉湯,彷彿對自個兒被陳氏當了刺國公夫人心坎兒的那把刀,絲毫未察覺。反倒對陳夫人客氣道謝。
許氏瞥她一眼,稍稍蹙了眉。之後不動聲色,再未拿正眼瞧她。
今日家宴,份位高的,聚在正堂。那些個上不得檯面的姬妾,由國公夫人賞了吃食下去,各自守著自個兒的院落,冷冷清清,便算是又熬過一年。
用完飯,慣例的,得吃上一盞茶,大夥兒熱鬧熱鬧,應個節氣。
七姑娘初來乍到,便是有閒暇,也多聽那人的話,極少摻和後院事,故而往來之人並不多。
這還是自大婚隔日拜謁親族後,頭一回見到各房之人,到得這般齊齊整整。
“平日多出來走動走動。世子也是,便是稀罕你,也不能這般將人藏了在西山居。明知西山居與春秋齋毗鄰,守備森嚴,尋你說個話兒都不容易。”
此處不用過多顧慮國公夫人,待她親近的,非關夫人莫屬。許氏知顧姚與他姐弟兩個,自小感情深厚,又自覺虧欠長女,當日族中決意將顧姚遠嫁,與關家結親,她說不上話,只能聽之任之。這些年顧姚過得並不如意,許氏心疼她,卻也只能在她回京的時候,多些補償,也格外疼愛哥兒。
此時見她與世子妃交好,許氏心知必定是得世子授意。不欲與兒子鬧得太僵,許氏低頭,只抱了懷中哥兒,慈愛逗他。
七姑娘一頭與關夫人嘮家常,一頭留心廳裡各人舉動。
只見四姑娘顧臻親手剝了橘子,先孝敬許氏,轉身卻蓮步輕移,同樣十分尊敬,孝順的,給陳夫人也剝了個又大又紅的蜜桔。
七姑娘暗歎,難怪那人對顧臻,遠不如他疼愛哥兒。四姑娘這般生母養母,同樣敬著,說好聽是重情意。不好聽,便是缺心眼兒。沒瞧出許氏與陳氏,誰待她才是真心。
七姑娘覺得,四姑娘顧臻本性純良,世家之中能養出這般心地的姑娘委實不容易。她對顧臻頗有好感,奈何在那人眼中,怕是要以當初嫌棄她的口吻,嫌棄四姑娘“笨得無藥可救。”
她不禁回想起當年,那人陰沉著臉唬她“再是無所作為受人欺凌,弱了國公府聲名,休怪本世子動手,先行拾掇了你。”
她越想越樂,這時候再倒回去看當初他如何待她,方才明白,能得他教誨,也不是件容易事兒。相較顧臻,那人待她已是十分有耐心。
正在心裡唸叨著四姑娘,便見這姑娘笑眯眯端著托盤過來,脆生生招呼,“阿姊吃桔,嫂嫂吃桔。”
關夫人之後,七姑娘也叉了一塊兒,含在嘴裡,笑著衝她點頭,“很甜,你也嚐嚐。”
有四姑娘加入,嘰嘰喳喳,將京裡的熱鬧,說書似的說給眾人聽。哪日嬌嬌們宴集結社,行花令,哪日又相邀盪鞦韆,打馬球,這般趣事,經了四姑娘之口,被她講得繪聲繪色,引得眾人紛紛側目,氣氛漸漸和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