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遇挫時候,想起他(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等她拿定主意,是否搶在前頭,主動請罪,便聽永樂帝姬,得意洋洋,最後一字兒落下。更主動靠近她,仰著頭,牽了她裙襬。
永樂張揚之後,淡淡的帶著失落。夾雜著幾分委屈,仰頭看她,老氣橫秋吩咐道,“母妃不答應本宮討要你,好在王兄應了本宮。往後王兄納你進府,他不會關了你在後院。你可記住,你能一躍飛上枝頭,可都是本宮替你牽線搭橋。你莫忘了本宮的恩惠,得空進宮,多給本宮講好聽的故事才是。”
永樂是真心喜歡她這人,姿態雖擺得高,話也說得不尊重,可憑她帝姬的身份,換個人,這會兒還真得搖尾乞憐,磕頭謝恩。
七姑娘便是猜想自個兒要被文王降罪,也沒這會兒聽永樂一席話,來得駭然失色。一刻也不敢耽擱,七姑娘重重跪拜下去,深深俯著身子,驚怕從四肢百骸裡鑽出來,直往她頭上躥!
她能從永樂帝姬的眼裡,讀出單純的欣賞與歡喜。就好像小孩子得了新奇的玩樣兒,惦記著一定要鬧得人盡皆知,誇她一誇。
她如今便是永樂瞧上的新奇物什,這位年幼的帝姬,想要眾人認可她的眼光,更覺得將自個兒舉薦給她的王兄,便是一出兩相歡喜的大好事兒。
可永樂到底年幼,根本不知曉,只她今日這話,足矣令她陷入險境。
如今七姑娘已是猜到,能令昭儀娘娘開口,方才又意味深長,仔仔細細端看她。永樂口中的王兄,八成便是那三皇子公子成!
不說她千百個不樂意與公子成湊對兒,便是因著那人的緣故,她對太尉府與公子成一黨,實則心裡,是存了怨忿的。
愛屋及烏的道理,反過來,亦然講得通。她不敢想象,巍昭儀母子今日若是得文王應允,那人……心頭該是何種滋味。
他對她的用心,便是她鐵石心腸,也被他捂熱了。
七姑娘心裡揪痛,不為自個兒,卻是為他。她若被指婚公子成,令他情何以堪?!
他尚且在為違逆顧氏族中議定的親事,為她籌謀。不惜與家裡人僵持,除大事外,鮮少回府。只夜夜陪著她,怕她一寂寞,便勾起想家的心緒來,於是他代替了太太,代替了姜昱,於她並不熟悉的燕京,給她一個溫暖而安定的懷抱。
七姑娘額頭緊緊貼在交疊的手背上,除了驚痛,懼怕已是翻江倒海,洶湧而來。
她與他朝朝暮暮日久,那人的脾氣,她豈會一點兒也摸不著?他從來不是好相與之人,幾年如一日,辛苦謀劃,環環相扣。她不欲因了自個兒,讓他早佈置好的棋子,亂了分寸。
更何況……七姑娘狠狠閉一閉眼。永樂一席話,聽在帝王耳中,未必就不會變了味道。
七姑娘跪地,一言不發。請罪的姿態,擺得端正。如今輪不到她辯解,不該開口的時候,沉默抵萬金。說不得她如此不爭不辯,忍氣吞聲的模樣,還能為自個兒換來一條活路。
七姑娘雖見不著文王面色,事實卻被她料得分毫不差。
周文王起初面上瞧不出喜怒,只當永樂提及“飛上枝頭”,目中冷芒暴起。
深宮中的女子,為求他一夕恩寵,花樣百出。文王得閒,不吝施捨,只當逗了阿貓阿狗。換了政事煩擾,心頭鬱結之時,若然有人心懷不軌,徑直打殺了作罷。
如今便是將七姑娘想做了那德行敗壞,滿腦子歪心思,使心計,借永樂出頭,攀龍附鳳的虛榮女子。自然看她,也就百般不順眼。
永樂心思雖單純,卻也察覺情形不對。再觀父王目中厲色,已是嚇得乖乖閉上嘴。拎著裙裾,遠遠避開去。
七姑娘跪伏著,鼻尖險些碰到鬆軟的毛毯。察覺身旁動靜,於旁人看不見處,緩緩睜了眼。餘光瞥見身旁尺寸小巧,緞面上繡金鳳的軟履,急急忙忙,惶急避讓她,心裡不是不心寒的。
孩童最本能的反應,趨吉避凶。
被她料中了麼?終是引得文王動怒。方才還糾纏不休,聲聲喝令她多進宮走動的永樂,如今已是棄她不顧。
永樂的喜歡,只因一時興起,膚淺而蒼白。
情不自禁的,她想起他。
他的情意,又當如何?冥冥中,她期盼他是何反應。更怕卻是,他不會令她失望,卻會令她無法言喻的,悔恨懊喪。
*********
多寫了1000字,又過12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