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入學(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起罷。”聲音既輕且柔,咬字極準,典型的京腔。
七姑娘聽命挺直腰板兒,只半抬起眼眸,避開與人直視,依稀發覺這人五官尋常,只周身氣度十分不凡。真要說起來,五官很是尋常,太隆郡裡也是一抓一大把的。偏偏通身都透出股書卷味兒,頗有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穩重大氣。
她沉下心來,屈膝跪坐著用心聆聽頭頂那人,潺潺如水聲,婉婉道來。今兒只講了一項,便是衣著打扮,裡邊兒的學問竟是多到令她歎為觀止。
這人是個有真本事的,拎著一個話頭,千絲萬縷,便細說了下去。並非拿著那會典,照本宣科。
四季衣衫各有不同,遇上節令,講究便更多。再遇上待客赴宴,家中紅白喜事兒,族中推不過的席面,林林總總,竟是沒個重樣兒。
七姑娘暗自一估算,得,這麼著每樣都要講究下來,一年裡頭,用在製衣一項上,身為世家貴婦,這花銷也不止幾千兩白銀之數。當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難怪世家最大的進項,絕非朝堂俸祿,而是名下田產糧食,還有各類作坊店鋪。
自然,官場上的“孝敬”銀子,還有各方投石問路,求薦書、捐官兒的“門路”錢,如此豐盛的油水,各家都是明裡暗裡,中飽私囊。
如姜家這般門風清正,太隆郡轄下數縣,每至歲末,底下人給的供奉,姜大人也會酌情收用。官場風氣如此,絕難獨善其身。只能摸著良心,酌情考量。
一堂課只一個時辰,堪堪講到入夏時各類輕衣薄衫,旁的髮式妝容,壓根兒沒來得及提起。時辰到了,段姑姑近前提個醒兒,便見崔女官略一頷首,要求眾人謹記今日講學內容。每旬考校,若是過不了,便交由宋女官禁足,單獨關了屋子,直至默背下來為止。
能調教到每人都能默記下來,且不出大錯兒,其中手段,七姑娘想想都覺背脊發寒。待到崔女官被人簇擁著離去,她掂量著手上會典,敢情這就是一粗綱?難怪女學課業,能與隔壁官學課時比肩。
下午晌還有堂音律,被排在申時過後,堂下便是飯點。
姑娘們各自收拾一番,抱著書冊三五結伴,輕聲議論著崔女官口中令人欣羨的宮中華服。可惜那都是祖宗定下的規制,宮外女子不得仿效。
微笑著與玉漱齋中幾位京中貴女“客氣作別”,那幾人看了好戲,假意到她跟前安慰幾句,只真心實意的話一句沒有,除了一疊聲兒“妹妹可憐”,這要換一個人,還不知要難過成如何模樣。
好在七姑娘軟綿綿,從始至終赧然低著頭,等眾人擺足了姿態,她羞羞怯怯抬頭回一句,“姑姑們也是為咱們好,用心良苦,輕易不能辜負了去。”
一句話堵了悠悠眾口,方才湊熱鬧的,這會兒趕忙閉嘴,挽著臂膀,腳下急急而走。七姑娘佔在大義上,誰敢再嗆聲兒,便是沒領會姑姑們的善意,覺著姑姑是心腸歹毒。這哪裡還敢接她的話?
不費吹灰之力得了清淨,七姑娘慢條斯理合上書冊,終於覺得耳根子自在了。
五姑娘笑看她,恍惚間不覺唏噓。彼時在家裡,她與她較勁兒,這人也是輕描淡寫,溫吞吞駁得你沒了興致。此刻見旁人犯到她手上,五姑娘竟覺心頭好受了許多。
果然,鬥不過她,絕非她姜柔沒本事。而是姜瑗披了張羊皮,內裡厲害得很。
“反省過了,早點兒回來。給你留飯。”開口的是自來冷臉的殷姑娘。嘴上說著體貼話,臉上寒冬臘月,凍得磣人。
七姑娘燦然笑開,應了聲好。跟兩人一道向門外走去。被凶神惡煞的婆子領走前,七姑娘回頭衝殷姑娘喊了句話,聽得五姑娘止不住樂。
“棺材臉,明兒換我給你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