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好在哪呀?(第2/2頁)
章節報錯
自挽了袖口,執起筆架上鑲玉蓮蓬鬥筆,尚未行文,手腕懸空忽而一頓。
倒是他險些忘記。今兒個她肩頭有傷,不宜動彈。遂撩開手去,合上公文。“可通曉梵文?”
七姑娘提心吊膽一晚上,這會兒已被眼前不按理出牌之人折騰得沒了脾氣。記不清誰人說過,大凡身處高位之人,總有些叫人莫測高深。
人家說“一”,你得接著往“二、三、四”跟著聯想。譬如當下,世子問她看不看得懂梵文,很可能是要罰了她抄經!
七姑娘如釋重負,心下飄飄然歡騰起來。果然,她下定決心來這一趟,十分值得。在她看來貴重得只可遠觀,不宜沾人氣兒的簪子,在他眼中不過是個死物。國公府稀罕玩意兒多了去了,不差這一件兒。倘若當真寄託了別的念想,也不會隨手拔下來就往她手裡塞。
比起她這個暫且派得上用場的大活人,姜瑗開始唸叨起世子的好來。幸好,幸好,在他眼中,她總比簪子分量更重些。
大半夜裡她神采奕奕,一掃頹喪,眸子亮得簡直能輝映整個上房。黑黝黝的眼眸藏著歡欣鼓舞,瑩白的面龐瞬間清麗起來。
本就是好顏色,這會兒多了靈動,倒把他看得一愣。鼻息不覺就放得清淺,硬生生挪開眼去,探手從身後架子上抽出一卷《華嚴經》。正待遞與她,又掂量著放了回去,重新取來《妙法蓮華經》,擺到她近身書案上。
《華嚴經》慣來於他有靜心之用。國公府女眷廟裡上香,更喜聽小師傅講《蓮華經》。
近幾月來,他已少有借用誦經一途,安神養氣。方才下意識挑了《華嚴經》出來,已然拎不清到底是存心要磨她性子,還是自個兒心境起了變化。
姜瑗只見他屈指壓在扉頁上,惟獨拇指掐了幾頁,驟然一鬆開,便見淡淡泛黃,密密麻麻謄抄著經文的書頁,嘩啦啦一頁頁翻過。沙沙聲響起,靜室中隔絕了喧囂,竟顯得格外好聽。
她出神盯著他手指,猜想著老話說的“手有餘香”,會否讓他本就帶著冷梅香氣的指尖,略微再沾染上筆墨香氣。
那人觀她走神,不著痕跡收回手去。抬眼對上她目光,嚴正吩咐。
“既是有傷,且先回去歇著。白日用功誦讀經文,日後總有用得上時候,切莫虛耗時日。倘若無有要事,不必夜裡趕來。”
被派了個莫名其妙的差事,姜瑗捧著經書,一時間悲喜交集。
簪子的事兒這人好似沒打算繼續追究。可又扔了本她壓根兒不耐煩誦讀的佛經。連拜菩薩都是為了討太太歡心的七姑娘,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被逼著老老實實,誦經唸佛的一天。
“怎麼,不肯?”她非工於城府之人,輕易便叫他讀懂了心思。雖則藏得深,卻瞞不過他眼睛。
旁人是看臉色,而她,自以為是,一雙眸子卻掩不住心事。
哪裡敢違抗他諭令,且她還是戴罪之身。趕忙點一點頭,覺著不對,又搖得撥浪鼓一般。
“使得,使得。明兒一早就起來晨讀,絕不辜負世子好意。”嘴上恭維說是好意,可這“好意”好在哪兒呀?七姑娘搖著腦袋,嘴上卻諾諾應是。
看在他眼裡,只覺這人憨傻得厲害。不嫌棄,倒是有股“憨態可掬”的討喜。
跟前多她這麼個人,時時瞧著,心也得以少些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