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村子裡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已經面色鄭重的待著那裡,看樣子就是主持祖祭的人了。

程式比較複雜,陳風華倒也沒有不耐煩,按人家要求的一一做著,把整個程式給做完。

雖然有人早就準備好了跪下來用的麻袋,但陳家人還是乖乖的就在原地跪著進行完了儀式。

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之後陳元清引著人往回走, 邊走邊說道:

“元明啊, 你回來的早了些,再過半年, 咱們村子裡的祠堂就修好了,那時候牌位都請進來了,就更規範了!”

陳元清是現在的村支書, 不光村子裡的事情基本上歸他管,理論上,現在村子裡陳家的族長也是他——當然,按他的說法,如果陳元明在老家的話,這族長鐵定是陳元明,畢竟陳元明才是長房長子(孫)。

陳元清極健談,說去年修了族譜,上一次續譜是四十年前,這一次也是三年前就做準備了,石刻版本,據說最遠到福建那邊的人都過尋親溯源,想要認祖歸宗了。

按理說家族越大越好, 陳氏這一輩往上追, 是能追到明初的,也算大宗了。有山東的某村過來續譜, 結果最後沒續到,因為證據不足, 最後過來的那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是哭著回去的。

這些在陳風華看來,是真的有些不太理解——不過從字面意思上講,還是能講通的。

續了譜,認了宗,至少是找到自己的根了。

在國外這事情可能不太在意,那是貴族才幹的事情。

但用句網友的話,咱們不在乎是不是貴族——傳到五千年了,誰家祖上還沒出個貴人?

但根在哪裡,是一定要知道的。就連戶口本上,不還是有個祖籍嗎?

啥意思?就是你祖宗原本是哪裡的?

咱們不認鬼神,不認仙佛,就認這個!

回到祖宅,陳元清就拿來了一套四圈,石刻版本的族譜。

陳風華翻看一看,還是豎排本!

還真是有傳承的啊!

在陳元明的指示下,陳風華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陳元明,子一,曰風華。

全部文言文!

大寫一個字,牛!

悄悄掏出一張卡遞給父親:

“爸,這卡里有一百萬,你看是不是交給元清大伯,是修路還是修祠堂,咱們雖然在外面,但也是陳家人嘛!”

陳風華來時準備了兩張卡,各一百萬。另一張,是準備交給母親彭秀蘭的。

“用不了那麼多吧?”陳元明遲疑道:“我也準備了,我覺得十萬差不多了吧?”

陳風華把卡塞父親手裡,說道:“那您看著辦。反正基本上就是這一次,以後就不管了。”

陳風華說的話有些絕情,但陳元明清楚,這也是很客觀的。

自己對老家還有感情,陳風華的感情,基本上都在葦湖村呢!

他想了想,也只能如此。

把那張卡交給陳元清的時候,陳元清卻沒收。

他提了個條件,說地區的,要和陳風華談談!

陳風華知道,這大約就是自己此行要辦的重要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