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非要說個誰是誰非,畢竟殊途同歸,大家都明白。

但固執的人也不少。

陳風華沒參與進去,只是看著有趣。

第二天交完班,張潔過來,說有記者來採訪——早就預約過的。

陳風華便在辦公室裡接受了這位記者的採訪——某光報,全國性報紙,網路上受眾也很多,屬於非黨報中受眾比較廣的。

有了上一次記者的事情後,西域本草以及陳風華接受採訪的篩選也變嚴了不少。

記者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性,他來到陳風華辦公室,首先自我介紹:

“陳總你好,我叫莫曉光,某光報記者,這是我們的攝影師秦立。”

“歡迎歡迎!”

張潔送來茶水後,便離開了。

莫曉光問陳風華:

“陳總,我的問題,需要提前溝通嗎?”

陳風華擺了擺手,說道:

“不需要。有什麼儘管問就好了。我相信你們的職業素養。”

開玩笑,來之前,預約後,張潔已經把這位打聽清楚了。

一向以嚴謹著稱,哪怕是引用網路上的話,一般也會標明出處,寫新聞稿幾乎沒有被採訪物件給過差評,很客觀的一位。

莫曉光笑笑,說道:

“陳總,那我們就開始了。最近幾年,西域本草接二連三出產新的藥品,而且都是應對新肺炎的藥,而且非常有效,我想問,這些藥,都是陳總自己研究出來的嗎?”

陳風華笑著說道:

“基本上還是根據古方,進行了現代的加工。咱們的中醫傳承了幾千年,有些方子非常的經典,放在現在也很有效。當然,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等和古代人有所不同,所以有些方子是需要加減的。而有些方子,就需要改良。我這幾個方子,大都是經過改良出來的。”

莫曉光又問道:

“能不能詳細講解一下,什麼叫加減?”

“其實挺簡單的,就是把方子裡的藥材分量增加一些或者減少一些。就是改變其側重點。比如現在的中藥材,大部分是種植,其藥性比以前野生的要差,所以有些藥材需要加量。而現在有些藥的藥性已經發生變化,藥量就需要減少等等。”

莫曉光點點頭,又問道:

“那陳總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研究出這麼重要的幾個藥方,或者說成藥,有什麼經驗嗎?”

陳風華笑著說道:

“能有什麼經驗呢?多研究古書,多和患者接觸,多瞭解現在病症的辯證情況,然後開方治病就是了。多臨床,比什麼都強!”

莫曉光又問了一些問題後,掏出一張紙說道:

“最近網路上有不少人認為你賣的這些成藥是有問題的。說你沒有透過雙盲試驗,說你的藥研究時間太短,毒副作用標註不明顯,還有說你們西域本草生產的藥,都不是FDA認證的,根本不應該上市等等……對於這些疑問,陳總你有什麼想要對網友說的嗎?”

陳風華面帶嘲諷的說道:

“又是一群外行,把從網路上知道的隻言片語當成了圭臬,然後揪住一點就來噴我……這樣的人,其實我是可以不必理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