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辦法,就是像我現在做的這樣的,做普及性的藥,把老百姓需要的藥做出來,做出來西藥沒有的功能功效,讓老百姓吃了說好。所以,有了糖消,有了肺通,有了清肺靈。”

聽到這裡,不少人恍然大悟,原來,做藥的初衷在這裡!

“我也想和孫老一樣,給一個個患者治病,對症下藥,做一個正經的中醫,可是,現實不允許啊!”

“咱們中醫,說實話,經驗豐富、技術紮實的中醫,在咱們國內,並不算多。要靠這些人把中醫發揚光大,真的任重道遠啊!”

“再加上,現在假藥、劣藥橫行啊!如果任由這樣下去,中醫不是毀於假藥材,就是毀於把中醫拿來胡搞的那些騙子,咱們等不起啊!”

他說到這句話,賀新年不自然的笑笑,有些心虛的看了看兩邊,發現沒有人看自己,才放下心來。

“所以呢,我就做藥了。做藥,做能賣給大多數患者兼用的藥,這就是目前我所選擇要走的路子。好在古人有這方面的記載,國內很多藥企也有這方面的經驗,我也不算摸黑走路。也好在,我目前算是成功了。”

“但是呢,作為一個傳統的中醫,我是真的希望能夠做回一箇中醫——也許等到這一次疫情結束了,也許等到下一次我的新藥上市了,又或者,也許我們西域本草培訓的那些全日制中醫學徒可以大量出師了,說不定到時候我就真的去當一箇中醫,實現一下自己的夢想。”

……。

明明知道中醫的一病一診才是最合理的。而且是目前西醫發展的目標。

但當下,還不得不去普及化,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但偏偏還得去做。

很無奈,好在,做成了。

陳風華的話很樸實,不少人聽了暗自點頭。

這個年輕人,有能力有實績,偏偏還不驕傲,難得。

不過有些人不滿意,他們覺得陳風華講的避重就輕,並沒有講到實際的點子上。

有人發問:

“陳總,那你研究肺通和清肺靈的思路是什麼,能談談嗎?”

這話一問出來,不少人眼睛立刻就亮了!

這才是不少人想知道的乾貨!

陳風華笑著說道:

“其實呢,也沒什麼。既然大家想聽,那我就再講講。”

“我參加過幾次抗疫的行動,積累了一些經驗。其實在咱們中醫來講,這個肺炎呢,總的來說分兩方面,一方面外邪,一方面內虛。

就跟咱們中醫裡沒有癌症這個概念一樣,咱們也不能跟著西醫的思路走,要辨症施治。

我研究肺通和清肺靈,其實主要的思路就是來自於和患者接觸。

幾次算下來,也治了有幾十個病人。

當時沒想那麼多,但回來後,靜下心來,就覺得病人雖然各不相同,但還是有共通之處的。

比如寒涼,比如肺經不暢,等等。

我一開始並沒有想著直接給出新肺炎的藥——因為經驗還不足。

但後遺症這個就比較固定了,這個也好總結歸納其特點。所以才先出的肺通。

肺通一出,不少人主動來找我看病,這過程中,又積累了一些經驗,把幾次的方子修改了再修改,就成了現在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