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無極其實是很看不上這個國醫交流平臺的。

當然,這是他最開始的想法。

陳無極家中祖上五代行醫,他是第六代。

針灸、開方,堪稱全科。

陳無極四歲就開始背藥背方,七歲開始跟著爺爺看他治病,一邊上學一邊學醫,十八歲的時候在爺爺的指導下第一次給人開方,當時也是和現在平臺裡很多人的心情一樣:很激動!

別人是三年開方,他從四歲開學,算起來已經十四年了!

十四年才開始開方,有些自稱老中醫,學醫的時間也沒他長啊!

儘管如此,當時開完方子,還是讓爺爺給批的體無完膚,幾乎是一無是處!

當時對陳無極的打擊非常的大,幾乎要棄醫不學了。

但是,陳無極的父親沒有學中醫,在改開之後,直接考上了大學,學了理工,現在是名校的教授。

家傳幾世的中醫傳承就只能落到他的身上。

從四歲開始學,不管當時喜歡不喜歡,中醫已經烙印到了骨子裡,成了陳無極抹不去的印記。

當陳無極振作精神反思完自己的失誤,第二次開方的時候,就得到了爺爺的誇獎。

然後,他就成了方圓百里無人不知的小神醫。

那還是二十多年前。

只是,中醫終究比不過西醫,雖然陳家醫館在本地的名聲很大,但卻出不了方圓百餘里。

而且雖然從小跟著爺爺學醫,但父母都不是醫生,而是正統的大學教授、國家公務員。

而他們的那個年代,正好又是對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和仰慕的時候,當時很多中層幹部都去新馬學習新的管理經驗,現在不少已經到了高層,是妥妥的西向派!

也正是這些人掌握了一定的權力,才會在教科書裡把根本不靠譜的愛迪生、華盛頓的故事給列上去,同樣也是這些人,慢慢的把一些他們認為歷史存疑的華夏古代傳說人物、愛國人物從教科書裡給取掉了。

他們有了西學的頭腦,就想著把華夏少年都搞成這樣的頭腦。

陳無極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在陳無極爺爺在世的時候掩飾的很好,陳無極的爺爺去世後,立刻就讓陳無極停止學習中醫,甚至利用關係阻撓陳無極教取行醫資格證,導致陳無極雖然現在是公務員,而且不大不小是個領導,但生活的極不如意。

中醫是骨子裡的,改不了了。他怎麼可能放棄?

但是現在也只能作為一個業餘愛好,經常看看醫書,給自己的家人,包括親戚朋友都看一看。

儘管父母得病了,還得找他來看,卻仍然不同意他辭職專幹中醫——況且現在已經成了家,有了個女兒,負擔重了,辭職的念頭便猶豫起來。

瞻前顧後是難免的。

誰知道真開了中醫診所,能不能成?

不過他一直在圈子裡。圈子裡的人也有不少的知道他中醫技術不錯,所以這一次陳風華一宣傳這個平臺,他就註冊加入了。

對於西域本草,陳無極還是很關注的。

對於陳風華這個本家年輕人,陳無極也是懷著非常複雜的心情看著的。

看到陳風華出了這麼多效果很好的成藥,陳無極就想到了自己。

當初自己這麼大的時候,也曾意氣風發,想要在中醫界做一翻大事業的!

但是,現在卻不可說。

反倒是這個年輕人,祖上可沒有自己這麼深厚的底蘊,父親就是一個赤腳醫生,竟然靠自學(雖然陳風華說向別人學習了,但圈子裡沒秘密,有心人根本沒找到陳風華向誰學的證據,而且陳風華在高中之前一直在上學,基本上不可能有大塊時間去和別人學習)就成就了現在如此巨大的聲名,還反過來開始扶持民間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