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跟風是很常見的事情。

看到陳風華被人貶低,而且貼文爆火,立刻就有人開始跟風,貶低陳風華腹中無墨水的貼子開始多了起來。

一開始寫的還有有模有樣,和最開始的那個貼子挺像的,雖然不說言之有物,但至少透過兩次上節目的情況對比,很能騙一些人。

但到後來,就比較離譜了。

這些掌握不了流量密碼就只知道跟風罵人的傢伙,就像無腦中醫黑一樣,他們覺得反正只要罵就對了,肯定是有人對陳風華不滿的,這些人總會看這些貼子的。

哪怕有人同意其中一兩個觀點,那他們就賺了。

一時間,貶低陳風華能力水平的貼子甚囂塵上,不僅在微博論壇,還在一些影片、生活APP上。

大資料會把類似的內容傳給感興趣的那些人。

現在陳風華的粉絲超百萬,西域本草也有幾十萬粉絲。

而那些大V的粉絲加起來更多!

這樣以來,就形成了聚攏效應,關注這件事情的人越多,這個話題的傳播率也就越高!

然後,這件事情就不受控制的發展起來!

網路上不乏無事生非的人,況且現在看起來明顯是有事情的!

那些閒極無事的鍵盤俠們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意見,把這件事情越推越高,導致最後陳風華自己也是非常無奈,看來,不下場真的是不行了!

接下來一件事情,讓陳風華堅定了下場的決心!

網際網路上討論陳風華是否江郎才盡,以及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上《青年大講堂》是否是媒體對於資本的投降,還有就是主辦方是否有蹭熱度的嫌疑,是討論最多的話題。

這幾個觀點一度霸佔了各大熱搜榜前五中的三席!

有一位知名度非常高的評論家,知名大V,著名學者下場,發表了一篇文章:

“資本的力量真的如此的巨大?”

貼子的內容直指此事件,把這次事情,定性為“網際網路鬧劇”!

貼子裡是這樣說的:

“關於西域本草的廠長陳風華登上《青年大講堂》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什麼可議論的。畢竟《青年大講堂》作為面向青年觀眾的一款節目,本身邀請成功的年輕人作為講課人,是很正常的。

其實一開始我覺得這比以前老邀請那些四五十歲的‘年輕人’要好的多,畢竟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講堂,會更有話題,更加共鳴。

陳風華本身講的內容也是有一定深度的。雖然講的是我不怎麼贊同的中醫,但內容這方面我沒打算深究。咱們國家早就有‘求同存異’的說法。況且陳風華本身的成長,就是成功的典範。這是值得年輕人們思考並學習的。

讓我比較討厭的是講課後發生的事情。我不知道是西域本草廠子,是陳風華的粉絲,還是別有用心的人,把這本身是一場很正常的事情搞的不正常了。

有些人把這件事情當成了時下所謂的‘流量密碼’來操作,的確,無論是贊同還是罵陳風華的貼子,現在點選率都非常的高。

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成功了。

但是,對於網友們來說,這又是一次失敗。或者用句流行的話說,這是一次內卷!

網路上,大家吸取的是資訊,是大量的資訊。現在雖然資訊魚龍混雜,但基本的資訊,網友們還是有分辨能力的。

問題是,咱們國家的人,有一種強烈的從眾意識——大家說他是對的,那他就是對的,大家說他是錯的,那他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