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還對陳風華不怎麼在意的兩位領導和兩位專家表情立刻就變得鄭重起來。

那個馬局長忍不住問道:

“陳總,你親自試藥?有這個必要嗎?”

陳風華聽了這話,笑了一下,反問道:

“中醫自古就是這樣啊!大夫開了方子,按古方改了,對裡面的藥材進行了加減,這方子成了,藥效如何,總不能直接給病人服用後試驗吧?

中醫自古就是按病人情況開了新方子,大夫要先服藥以試其藥性的。這可是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就是這樣的啊!很正常啊!”

一句很正常,讓兩位局長有些意外,他們算真是外行,沒聽過的。

於是,馬局長和孟局長扭頭看向兩邊的專家。

兩邊的專家也很懵啊!

不過左邊那位反應比較快,面帶讚賞表情的點點頭,說道:

“是這樣子的。中醫本身的確有這個傳統,這嘗藥是醫生的本職,不然給病人服用了有毒副作用的藥,不光是砸了醫生的招牌,也是害了病人。”

右邊那位感慨的說道:

“但是呢,現在很多醫生開的方子,大都是傳統經方、驗方,進行適當的加減,其總藥性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一般不會嘗藥。

有些醫生對方子進行了大改進,或者說改良方子,通常也會徵集患者進行試藥,畢竟只有大規模的試藥才能體現藥品的普適性。自己嘗方子的越來越少了。

就算是有這個需要的,也往往讓助手或者學徒代替了——陳總,真佩服你!”

陳風華急忙謙虛的說道:“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也算是拿了證的中醫師,雖然重點是從事藥品研發工作,但骨子裡也是中醫,老祖宗傳下來的傳統還是要記得的。”

這之後,兩位領導和兩位專家對陳風華的態度有了大的轉變。領導先不說,那兩位專家從一開始一本正經的走程式,到現在開始真正的和陳風華討論起藥品的藥性、藥材選用、熬製方法。

越聊,這兩位專家越覺得,這年輕人真的是深藏不露啊!

而且陳風華所講的方法大多數都是古法傳承而來,有變化,但更注重實用,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一聽就懂,學來就能用!

“陳總,你這是家學淵源還是師從哪位大師,這底子真是紮實!”右邊的專家叫王貴奇,他感嘆的說道:“這麼年輕,懂的又這麼多,要說不是從小學中醫,我都不信!”

“就是!”左右的專家叫胡先登,民間中醫出身,多次拜師而不得,最後自己研究中醫古籍,終成名醫,他的感觸更深——陳風華名聲不顯,在胡先登看來,應該和自己差不多,自學成才,只是從小學,又有天份。

如果不是因為陳風華懂的多,又是一位企業的老總,這胡名醫都想收來當徒弟了!

“沒那麼誇張,只是喜歡這一行而已。”陳風華笑著說道:“喜歡,也不希望咱們國家的傳統中醫藥沒落下去。”

“有志氣!”兩位中醫稱讚,“而且這方子擬的也非常好,針對性極強,看得出來,是下了一番功夫了。我覺得,目前來說算是最好的了……”

話還沒說完,旁邊的馬局長輕咳一聲,打斷了他們的話,問道:

“兩位專家,對於陳總提出來的方子還有沒有疑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