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心理準備,陳風華知道這一次去國外救援給自己加分不少,不然也不會接到這個通知了。

他立刻讓張潔幫助自己遞交了申請,資料裡雖然沒有誇大,但也把自己建藥廠以來的收穫都寫上了。

榮譽不少,雖然沒國家級的,但卻也是收穫滿滿。

把申請遞交上去後,陳風華的關注點仍然還是在集中採購招標方面。

鄭家寶也看出來陳風華的關注點有點偏,好奇的問道:

“好歹那中藥協會的會員以及高層都是知名的藥企領頭人、名老中醫甚至院士,你的關注點不應該是在這方面嗎?為什麼總感覺你一直是在關注投標的事情?怎麼著,怕有黑幕?放心吧!這樣的招標,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

“會員那個我不急。畢竟即使這一次入不了會,以後還有機會。但是,招標這事情,現在這東風不好找了!能借上這一次東風的話,我們立刻就能入很多人的眼,甚至可以說進入了某一個圈子!

只要中標,以後咱們的企業就完全可以說不是網際網路藥企了,是兼顧了!名頭大了,才好辦事啊!”

陳風華雖然年輕,但也知道自己最終要辦的事情,如果沒有足夠的高度,那是根本推動不起來的!

陳風華自嘲:“我現在就跟當年的施瓦辛格一樣——想要當總統,就得先當州長,要當州長,要先有兒……然後最後從健美演電影開始!

我呢,想要改變規則,成為規則的制定者之一,最開始就得從規則下的產品開始,一步步來吧,好在我還年輕!”

鄭家寶是第一次聽陳風華竟然有如此大的志向,雖然陳風華並沒有說的很清楚,但卻實實在在的震動了鄭家寶!

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做藥廠最後想的竟然是這個!

說句不好聽的話,現在以這個為目標,那是有點犯忌諱的!

畢竟就如陳風華平時和鄭家寶吐槽的那樣:中醫的發展,特別是民間的中醫發展,那是在夾縫中生存啊!

現在的規則制定者是以科學為基礎的,是嚴格按照具體的數字、標準來的。

但是中醫他本身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啊!

畢竟每個人身高體重吃的東西生活工作方式都不一樣,怎麼可能是一個具體的標準?

所以中醫治病從來都是因人而異,能夠把一些中成藥大規模向同一型別人群銷售,那已經是將藥量減了又減,甚至把其中的一些藥的成分都改了,怕的就是人群中會有一些禁忌相剋的體質。

這些東西是無法標準化的!

人又不是機器,怎麼可能個頭都一樣!

那生的病,哪怕是同一種表現形式,原因也可能不一樣,自然吃的藥也會不一樣啊!

現在科學標準化是主流,所以對於中醫的考核,對於中藥的標準都是按這一套來的。

要按這一套來,那中醫藥就是被綁了手腳的人,還要和別人決鬥。

怎麼打?

想要中醫藥復興,就得先把綁在身上的繩子給解開,不然的話,就只能被動挨打!

這麼多年,一直有人在呼籲,希望解開這個繩子。

但是,沒有人能做到。

陳風華能不能做到?

鄭家寶不看好。

畢竟科學化標準化是大勢所趨,憑一人之力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鄭家寶也不準備勸陳風華。

誰還沒個夢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