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虛行之到來,十二位大儒,都把眸光看著虛行之。

虛行之從懷中把一卷泛黃的卷宗拿了出來,放在案几上面,行了一禮,才把卷宗輕輕的翻開。

隨著卷宗翻開,一點點的光輝,從卷宗中飛了出來,到了離地二米處停了下來,懸浮在那裡,綻放柔和的文光。

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卷宗中飛出,經過特殊的排列組合之後,便化作了一篇儒道秘術儒道歸元秘術。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秘術組合完成之後,便有著一道虛影出現在眾人的面前,念動秘術口訣,只是這虛影高冠博帶,背對眾生,語速不快不慢,徐徐道來。

虛行之見了,也並沒有感覺奇怪,儒門的儒術傳承,非常的重要。

尤其是這樣的儒門大術,雖然寫在了卷宗上面,可是卷宗上面的每一個字都沒有錯誤,唯一的錯誤就是上面的每一個詞句的順序都已經徹底打亂。

普通人看去,就是一篇亂寫的文字,牛頭不對馬嘴,毫無道理可言。

唯有把這些詞句,重新排列組合,一個字的順序都不錯的情況下,才會重現秘術口訣。

縱使把這些字句重新排列組合完全正確,也不見得就能夠學到這口訣,因為文光騰空,聖賢背對眾生的身影就會垂落下來。

若是心有邪念,就會受到聖賢虛影的斬殺,聖賢縱使只是留下一道虛影守護秘訣,那虛影的力量,也足以貫穿萬界,打爆星河。

虛行之等十三位大儒靜靜的坐在那裡,半閉著眼睛,聽著背對著他們的聖賢虛影念動儒道歸元秘術的口訣。

一字一句,都在心田中流轉,他們的身上文光燦爛,一件件的文寶,從祖竅中騰空,這些文寶上光輝沸騰。

儒門修行者的文寶,雖然威能不同,但是形狀大多相同,以筆墨紙硯為外形的文寶最多。

當然也有以歲寒三友為外形的文寶,以明燈蘭芝為外形的文寶…

這文寶外形,一個是看個人喜好,另外一個就是文寶的外形有利於發揮文寶最強的力量。

卻見虛行之的頭頂出現一件形如飛鴻的文寶,這文寶惟妙惟肖,真如神鴻,圍繞著虛行之的頭頂飛舞。

在這件飛鴻的身體上,有著幾十個字在流轉,這些字組成了飛鴻的構架。

而飛鴻的其他的羽毛什麼的,卻是有著其他的文章、詩詞、心得、經緯經典章句組成。

隨著飛鴻飛出,便有著聲音,從飛鴻的嘴中傳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